黑便,增強CT等檢查提示腫瘤可能,36歲的趙先生(化名)剛經歷心臟換瓣,又要遭遇腸癌?

他心灰意冷,抱怨爲什麼上天對他這麼不公。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醫生幫他找到了他不幸的根源——白塞病。

這種不可治癒的“頑疾”,在“破壞”他的心臟,“破壞”他的腸子,如果繼續任由它發展,嚴重時可致死。5月20日是國際白塞病日,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下這個隱匿而危險的疾病。

經常黑便疑似腸癌

36歲的趙先生(化名)第一次出現黑便時,症狀持續了一週,爲此他到當地醫院檢查,但當地胃腸鏡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當地醫生了解到趙先生幾年前因爲置換過心臟機械瓣,一直在喫華法林等相關藥物,建議他暫停藥物一段時間以及對症治療,隨後黑便好轉。

沒想到,沒過多久,趙先生再次出現黑便症狀,並且還出現了發熱,爲此他再次前往當地醫院檢查,當地醫院全腹增強CT顯示:回盲部小腸腸管增厚,腫瘤可能。另外PET-CT顯示:末端迴腸不規則增厚影,呈節段性,FDG代謝增高,需鑑別惡性病變或炎症可能,建議內鏡活檢。

“當醫生告知我有可能是惡性腫瘤時,我真的很沮喪。”趙先生表示,爲此他天天鬱鬱寡歡,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了。

“到杭州的大醫院再看看,哪怕真是癌症,我們積極治療。”趙先生的愛人“拖”着頹廢的他趕到了浙大一院。

眼尖的醫生髮現了關鍵

在浙大一院,趙先生做了膠囊小腸鏡,結果顯示迴腸中下段多發潰瘍,並且小腸及血管CT三維成像顯示近迴盲瓣口遠端小腸節段性腸壁增厚,強化明顯。綜合種種檢查報告,浙大一院的醫生考慮是炎症性改變,這個結論給了趙先生希望,他情緒好轉,表示願意做個病理明確下。

“黏膜重度慢性炎(活動性)伴淋巴組織增生及壞死滲出、肉芽組織形成。”病理結果讓趙先生大喜,他說感覺死裏逃生了一般幸運。

“您是不是有口腔潰瘍?”接診的醫生觀察到趙先生嘴裏有口腔潰瘍,便留心問了一嘴,誰知道趙先生表示,他嘴裏的口腔潰瘍一直好不了。

“建議您到風溼免疫科會診下,感覺您的口腔潰瘍跟腸子的潰瘍可能有相關性。”趙先生一頭霧水,最終他在風溼免疫科主任林進主任醫師那找到了答案。經過一系列檢查,趙先生被確診爲白塞病。

白塞病是一種隱匿的疾病

“其實您之前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也是白塞病導致。”林進主任表示,按照病史來說,趙先生的白塞病已經有些年頭了。前幾年他由於間斷性眼前發黑而被診斷爲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中重度),其實也是因爲白塞病導致的。

白塞病,又叫貝赫切特綜合徵,是一種複雜、原因不明、多系統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通常認爲與基因遺傳、感染等有關。20歲至40歲的青壯年男性較爲高發。

林進強調,一般來說,口-眼-生殖器三聯徵是該病特徵性表現,同時該病可累及皮膚、關節、消化系統、心血管、神經系統、肺、附睾等。趙先生和其他以口-眼-生殖器潰瘍爲首發症狀的患者不同的是,白塞病先是影響了他的心臟血管以及腸道,在這一定程度上給明確診斷造成了“誤區”,他的黑便就是因爲白塞病影響腸道導致。

“一般而言,腸白塞病發病率爲10%-50%,從口腔到肛門的全消化道均可受累。”林進表示,腸白塞病以回盲部多見,臨牀可表現爲上腹飽脹、噯氣、吞嚥困難、中下腹脹滿、隱痛、陣發性絞痛、腹瀉、黑便、便祕等。嚴重者可有潰瘍穿孔,甚至可因大出血等併發症而死亡。

白塞病雖然是一種終身慢性疾病,也就是說無法治癒的疾病,但目前的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病變,提高生活質量,目前趙先生接受了相關藥物治療,症狀明確好轉。

林進強調,白塞病關鍵是要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如果反覆出現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眼炎、皮膚病變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專科就診以明確病因。所謂“反覆出現”是指一年內出現3次以上的口腔潰瘍。如果出現黑便等症狀也要警惕。白塞病初期表現出來的症狀可能看起來“溫柔”,但如果任其發展,它可能危害生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