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康殷

5月17日晚,上交所公告,因中喬體育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喬體育”)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上交所終止其發行上市審覈。該公司2010年就向證監會提交IPO申報材料,次年通過發審會,但一直沒有拿到批文。

全面註冊制啓動後,2023年3月中喬體育重啓上市,衝刺滬市主板IPO,擬募資10.64億元。但事隔一年後,中喬體育最終撤回IPO。據悉,中喬體育產品主要爲運動服飾系列,分鞋類、服裝和配飾三大類別,產品主要滿足目標消費羣體對於專業運動和生活休閒的需求。2020年到2022年上半年,中喬體育營業收入分別爲49.28億元、59.31億元和30.99億元;淨利分別爲7.38億元、6.95億元和3.63億元。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由運動鞋、運動服裝、運動配飾構成,其中運動鞋、運動服裝銷售收入佔比之和超過90%。

中喬體育目前主要採取經銷商銷售的模式,經銷銷售佔各期總的銷售收入比例均超過80%。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喬體育線下經銷銷售網絡由4個銷售大區、34個銷售小區域、54家線下經銷商和6個銷售子公司在各自負責的前述銷售區域內開展業務。截至2022年6月30日,喬丹品牌專賣店爲6269家。從銷量和單價看,2022年上半年,中喬體育銷售服裝2088萬件,鞋1710萬雙;銷售單價分別爲58.9元和103.73元。

商標糾紛歷時多年。中喬體育原名爲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因其蹭美國前NBA球星邁克爾·喬丹的流量,2012年,邁克爾·喬丹起訴喬丹體育侵犯其姓名權,請求註銷其多項商標,雙方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

回溯原委,喬丹體育於1991年註冊“丹橋”商標,2000年將企業名稱更名爲喬丹體育。2012年2月,邁克爾·喬丹以“爭議商標的註冊損害其姓名權”將喬丹體育告上法庭,向法院提出撤銷爭議商標的申請。但國家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在3月、10月兩次駁回邁克爾·喬丹的商標撤銷申請,再次明確表達了“喬丹”並非Michael Jordan的姓名,喬丹體育註冊使用“喬丹”商標不侵犯其姓名權的立場。

爲了保住“喬丹”“QIAODAN”商標,喬丹體育多來年一直在上演“拉鋸戰”。最終,2020年年底,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喬丹體育停用其企業名稱中的“喬丹”商號和涉及“喬丹”的商標。2021年1月,中喬體育及邁克爾·喬丹再次就判決提起上訴。但去年3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判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此後,喬丹體育弱化了“喬丹”漢字標誌,後更名爲中喬體育。因爲陷入法律訴訟,中喬體育的IPO極爲曲折。中喬體育是IPO市場上頗爲有名的排隊“釘子戶”。該公司2010年就向證監會提交IPO申報材料,早在2011年11月獲得證監會發審委會議審覈通過,但一直沒有拿到批文發行上市。

2023年3月中喬體育上交所主板IPO獲得受理。本次IPO,中喬體育計劃募資10.64億元,分別用於鞋生產基地擴建項目,研發設計中心建設項目,全國戰略直營店建設項目,以及信息化建設項目。2023年7月,中喬體育獲審覈問詢,但直到一年多後撤回IPO仍未披露問詢回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