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消息,鐵路12306官網近日發佈調價公告,武廣高鐵、滬杭客專、滬昆客專、杭甬客專4條高鐵票價將於6月開啓漲價窗口,漲幅在19%—20%左右。面對輿論廣泛關注,國鐵集團在“中國鐵路”微信公衆號中發文回應,解釋此次高鐵調價不是單方面的漲價,而是綜合考慮季節、日期、時段、旅速、席別等因素後,實施不同幅度的折扣浮動。有分析認爲,作爲商業項目的高鐵通過調價維持自身運營,從市場角度來說是合理的。但這輪高鐵漲價讓不少旅客擔心此後出行成本會升高。此外,高鐵漲價也引發關於空鐵競爭的新討論——高鐵的競爭對手航司可以趁機扳回一城嗎?

並非首次調價

據中國鐵路12306官網公佈的票價表顯示,武漢至廣州南二等座2024年6月15日起公佈票價爲553元,而此前公佈票價(現執行票價)爲463.5元,提高了89.5元,漲幅19.31%;票價表還顯示,武廣高鐵其餘區段票價均有相同幅度的漲幅。同時,滬杭客專將上海虹橋至杭州東二等座現行73元票價提升至87元,漲幅19.18%;滬昆客專將其在浙江、江西和湖南境內的線路票價進行了上調,如杭州東至長沙南二等座票價從405元提升至485元,漲幅19.75%,杭州南至南昌西二等座票價從257元提升至308元,漲幅19.84%;杭甬客專將杭州東至寧波二等座票價從71元提升至85元,漲幅19.72%。

無錫高鐵東站上空,一架飛機飛過。(視覺中國) 

武廣高鐵、滬杭客專、杭長客專、杭甬客專在公告中均表示,將根據市場狀況,區分季節、日期、時段、席別等因素實行票價折扣浮動策略,執行票價將以公佈票價爲上限、5.5折爲下限。

這並不是高鐵首次調價。2016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改革完善高鐵動車組旅客票價政策的通知》,鐵路運輸企業第一次獲得對高鐵動車客票的自主定價權,這標誌着高鐵票價開始走向市場調節。

此後,部分高鐵線路開啓調價。2017年4月21日,中國高鐵迎來第一次跨省調價,東南沿海高鐵票價根據各車次的客流狀況調整,有漲有降。2017年底,鐵路部門對14條動車組線路的票價開展浮動試點,大範圍實施票價優惠政策。2018年4月28日起,鐵路運輸企業對部分線路高等級席別票價進行調整,5月底京津城際鐵路上調一等座、特等座票價。2020年底,京滬高鐵率先對時速300至350公里的高鐵動車組列車實施浮動票價,實行優質優價,有升有降。2021年開始,國鐵集團逐步推廣高鐵票價差異化浮動定價機制。2023年5月30日起,滬寧、寧杭、膠濟、南廣、柳南等多條高鐵線路調價,票價有升有降,上下浮動20%左右。

對於今年動車組列車票價優化調整,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回應說,這些線路10餘年來一直實行單一票價機制,已無法適應運營成本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迫切需要建立以市場爲導向的票價機制,通過價格槓桿合理匹配運能與需求,促進客流均衡化。此外,這些高鐵平行線路上均有普速旅客列車運行,實行靈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場化票價機制,可以爲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選擇。

市場因素推動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以前,高鐵票價由國家集中管理,主要是以建設和運營成本爲基礎進行測算和制定。2007年,原鐵道部發布通知,明確規定動車組列車軟座票價基準價爲每公里一等座0.3366元、二等座0.2805元,可以上下浮動10%。高鐵的定價參考了動車組的定價,同時也考慮到建設成本和市場需求等因素,高鐵的票價一般高於普通動車組。此外,高鐵定價遵循遞遠遞減原則,也就是里程越長,平均運價率越低。

國鐵集團表示,票價優化調整是深化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舉措,目的是通過靈活實施高鐵票價市場化機制,促進客流增長,全面提升客運服務質量。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價格協會副會長許光建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票價調整反映了高鐵票價逐漸市場化的趨勢,此次動車組列車票價優化調整,背後有市場因素的推動。他表示,我國的高鐵網絡還在繼續建設中,各地高鐵網的發展程度不同。此次調整價格的4條線路在我國高鐵網中建設得比較早,運力比較飽和,存在一定的供求失衡問題。因此企業希望通過價格機制進行調控。特別是在旅遊旺季,實行靈活折扣、有升有降的市場化票價機制,有利於通過價格槓桿合理匹配運能與需求的關係,促進客流均衡化,使有限的運力資源服務更多旅客。

此外,有專家表示,高鐵靈活票制票價應建立在市場有競爭、乘客有多種選擇的基礎上,提價必須受到政府監管。還有專家建議,多留一些綠皮火車,保障基層民衆出行需求。

航空公司會扳回一城?

一般而言,高鐵競爭對手主要來自包括公路、民用航空等在內的其他交通運輸行業。在中長途客運市場,高鐵具有準點率高、載客量大、受天氣影響小等優點,具有較大競爭優勢;在長途客運市場,民航相對來說優勢明顯。

今年一季度多家航空公司實現扭虧爲盈或是盈利大幅增長,但均未超過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高鐵——京滬高鐵的盈利水平。4月29日,京滬高鐵發佈2023年年度報告和今年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京滬高鐵2023年營收406.83億元,同比增長110.4%。另外,隨着客流進一步增長,今年一季度營收淨利潤再創新高。

一些分析人士認爲,如果高鐵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可能會減少高鐵的市場份額,從而給航空業帶來一定的市場機遇。如果航空業能夠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服務和價格,可能會吸引更多旅客。

不過,一些網友表示,乘坐飛機所需時間包括前往機場、安檢候機、起降滑行的時間,且在飛行中需要與外界中斷通訊,而高鐵出行相對方便舒適。

對此,許光建表示,高鐵票價調整後,與航空運輸的競爭態勢可能會發生一定變化,但具體變化取決於多種因素。高鐵票價上漲可能會使部分價格敏感的旅客轉向包括飛機在內的其他交通工具,尤其是在高鐵與航空線路重疊的區域。但由於高鐵的便捷性等特點,很多人依然會把高鐵作爲出行的首選,尤其是幾小時以內的行程。旅客會綜合考慮成本、時間、距離等各種因素選擇最適合的交通方式。

原標題:高鐵貴了,坐飛機的人會多嗎?

編輯:楊雁琳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