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熹瓏

5月17日,香港政府統計處發佈《按開支組成部分劃分的本地生產總值》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一季度,香港本地生產總值較上年同期實質上升2.7%。按主要開支組成部分分析,私人消費開支與上年同期比較實質上升1.0%,政府消費開支錄得3.0%的跌幅。

港府發言人表示,香港經濟在第一季溫和增長。受惠於訪港旅客人次進一步上升,整體服務輸出繼續顯著增長。然而,偏緊的金融狀況維持更久,對經濟信心和活動可能會有所打擊。

眼下,香港私人消費處於承壓。私人消費開支包括本地居民在香港本土和境外的消費開支,不包括非本地居民在香港的開支,也就是說反映了香港居民整體的購買力。

報告顯示,以當時市價計算,1-3月,本地市場內的食品和消費品開支分別按年下滑了5.1%和2%,而本地居民在境外的開支則增加了54.1%。

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向界面新聞分析指,香港跟內需相關的行業近來表現都比較疲弱,香港居民在本土的消費能力和疫情前形成了較大落差。從週期性角度來講,這種現象並不意外——2023年零售業、餐飲業受惠於通關,在年中達到高位,隨後也進入了下滑的週期。

界面新聞統計發現,自2023年一季度以來,香港私人消費開支增速不斷下滑,至今年3月底的季度增速分別爲13%、8.4%、6.7%、3.5%、1%(以2022年環比物量計算)。

跟2023年同期相比,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後,香港一季度食肆總收益的臨時估計下跌0.7%,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下跌3.1%。按食肆類別分析,從總收益數量來看,中式餐館、非中式餐館和酒吧分別下降了1.8%、1.5%和19.7%。

以3月爲例,主要商品都有明顯跌幅: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下跌17.7%,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下跌15.5%,服裝下跌17.5%,食品、酒類飲品及菸草下跌11.3%。

在5月10日舉辦的新銳品牌與香港商業地產創新合作高峯論壇上,K11集團代表指出,香港消費模式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對於香港居民而言,性價比“變得好緊要”,“由於港幣和美元掛鉤,所以港人出去消費很方便,也會覺得性價比很高,所以他們更傾向於在週末北上,內地的性價比和服務質量都比較理想。”

不過,該代表亦提出,香港消費市場仍有不可取代的優勢,香港消費市場的特點在於人口密度大,寫字樓和住宅都很集中,因此不管是餐飲店還是零售店,坪效都比內地高,一家外賣店和一家2000-3000平方尺的店鋪營收是差不多的。高利潤的驅動下,他也觀察到近年有不少內地品牌南下進軍香港市場,包括喜茶、海底撈、太二酸菜魚等。

“相比之下,跟外在因素關聯性比較高的行業復甦比較明顯,這主要受益於外圍經濟好轉。” 劉健恆表示,另一個因素在於基數低,進出口經過了去年全年的負增長,現在進入週期性反彈階段。

港府統計處數字顯示,一季度出口貨值按年上升11.9%,部分主要貨品有較大升幅,包括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增加13.7%),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增加16.9%),辦公室機器和自動數據處理儀器(增加15.1%)。

跟2023年一季度相比,香港的商品整體出口貨量及進口貨量分別上升7.1%及3.3%,商品整體出口價格及進口價格分別上升4.5%及4.6%。輸往所有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價格均上升:中國內地上升5.6%,美國5.8%,印度3.8%,越南4.8%。

2023年,香港GDP實現3.2%的正增長。考慮本地貨物出口、服務輸出、私人消費等因素,香港將全年GDP增長目標定爲2.5%至3.5%。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近期發佈網誌表示,外圍環境仍然複雜多變,並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加上近月美國通脹放緩的進程停滯,市場對美國今年減息的預期較年初時明顯降溫。息口較長時間維持在高水平,對環球經濟復甦、香港出口、本地投資意欲和資產市場表現都會帶來影響。

劉健恆告訴記者,總體而言,香港維持着溫和復甦的大趨勢,外圍經濟以及和出口有關的表現有所改善,能夠抵消內需疲弱的情況,“我們預計全年GDP增長2.6%,跟港府目標相比偏保守,符合經濟溫和增長的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