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房地產政策和市場走向備受關注。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並提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對此,各地密集對房地產政策進行調整優化。

總檯央視記者 張偉傑:消化存量房產是當下防範化解風險的重要目標。在房地產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各城市利用房地產調控自主權,調整住房限購政策,充分地釋放購房需求。4月下旬以來,長沙、成都、杭州、西安等熱點城市相繼全面取消住房限購,不再限制購房套數,也不再要求購房人的社保繳納記錄,到目前爲止,全國已有23個重點城市不再限購,天津、上海、深圳今年以來也對限購政策進一步優化,執行了13年之久的北京住房限購政策也首次進行調整,而更早一步取消限購的城市則進一步放寬落戶政策,南京、武漢提出買房即可落戶、在瀋陽,租房就能落戶。

很多城市也進一步優化住房信貸和公積金政策,降低購房成本。一些城市首套房利率已經降低到了3.5%以下,在武漢和杭州,只要把名下唯一一套住房掛牌,購買第二套房辦理貸款時還可享受首套房利率,一些城市還推出住房公積金“認房不認首次貸”政策。

舊房暫時賣不出去,新房想買買不了,怎麼辦?很多城市推出住房“以舊換新”,打通新房和二手房市場的流通循環。到目前爲止,全國已有50個城市表態支持或推出具體措施,開發商、中介機構和地方政府聯動,給“賣舊買新”提供更多優惠條件和政策,在南京,“以舊換新”一推出,就有數千戶居民報名參加。

還有一些地方提出改建或收購存量住房來籌集保障性住房,用“存量轉化”的方式來“優化增量”。比如杭州就宣佈將收購一批商品房用作公租房,把存量房源通過新的方式合理利用起來。

未來,各個城市也將根據人口變化確定住房需求,從而安排土地供應、配置金融資源,讓“人、房、地、錢”四個關鍵要素實現聯動,促進房地產市場供求平衡,防止大起大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