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黃小貴

近日,全球最大招聘信息網站Indeed宣佈將裁員約1000人,約佔其員工總數的8%。主要裁撤的崗位是研發及市場推廣。

裁員的主要原因是節約成本,公司認爲“全球招聘放緩導致多個季度的銷售額下降,公司尚未爲增長做好準備”。

簡單說:找工作的太多,老闆不夠用了。

這不是Indeed第一次裁員,去年也因爲行情不好裁了2200人。

Indeed號稱求職界的谷歌,用戶可以在上面搜索各種工作崗位,每秒有10個新工作發佈,每月獨立訪問量高達3.5億次。

跟領英側重中高端白領崗位不同,Indeed上有很多接地氣的崗位。

就拿現在很熱的生成式AI來說,Indeed上有很多“AI訓練員”崗位在招聘。這些崗位的要求包括:利用你在該領域的專業知識,評估AI模型生成的文本的準確性;撰寫問題和答案“喂”給AI模型。業餘也可以做,一週結一次工錢。

Indeed的商業模式也跟搜索引擎有相似之處:收取發佈招聘信息僱主的錢,尤其是“競價排名”的錢。Indeed年營收約60億美元。

2004年,保羅·福斯特和羅尼·卡漢在美國加州奧斯汀市創辦Indeed。

福斯特是英國人,在劍橋和牛津都念過書,在鑽石巨頭戴比爾斯位於南非的礦場待了三年,後來讀了商學院轉做金融。在金融公司,福斯特奔波於全球看項目,他很希望招到合意的分析師。那時候互聯網都剛興起,根本沒有任何針對金融從業者的招聘網站。他跟商學院的同學卡漢辦了一個金融從業者的垂直招聘網站,一直維持到2003年,然後賣掉。

在這期間,他們發現,一家銀行的官網可以搜索招聘的崗位,這太新鮮了。他們想到,如果把搜索引擎引入招聘,對用人和求職雙方都是效率的巨大提升。

兩人說幹就幹,2004年11月Indeed上線。最開始,他們把招聘網站、企業官網的招聘信息”爬“進Indeed,供用戶搜索。這是第一家把谷歌模式應用於招聘的網站。

2005年,Indeed獲得來自合廣投資、紐約時報、艾倫公司的500萬美元融資。

事後,很多人問過福斯特爲什麼谷歌沒有一開始做同樣的事。福斯特判斷:一,谷歌忙着掙大錢,可能忽略了這塊;二,聚合招聘信息,涉及到從各種簡陋網站”爬“信息,在工程上很不優雅,Indeed也確實挺亂的,谷歌可能看不上。

Indeed除了模仿谷歌的搜索,最重要的還在於照搬了谷歌對廣告搜索結果的競價排名邏輯。付費招聘方的信息能排到搜索結果的前列,讓求職人員更早看到。

Indeed迎來了爆發式增長。Indeed還做了一件很牛的事:把搜索結果導給其他招聘“友商”,彌補其網站上招聘崗位不足。“友商”得到了信息,Indeed得到了流量。

這裏就可以看出福斯特和卡漢的互聯網思維:把蛋糕做大,有流量就有一切。

Indeed還在自家網站提供廣告位,加入了谷歌的廣告分成,由於流量很大,這部分收入也不錯。

A輪之後,由於可以養活自己,Indeed再也沒有融資。

2012年,Indeed賣給了日本人力資源服務巨頭瑞可利控股。雙方都沒有公佈過收購價格,媒體判斷收購價格在7.5億至10億美元之間。這對於估值5.5億美元的Indeed的來說,是非常不錯的價格。

當時,Indeed初步聯繫摩根士丹利打算IPO,摩根士丹利跟福斯特說我這有個客戶不錯,要不介紹你們認識,賣給他們,你們套現走人。

把Indeed賣給瑞可利之後,福斯特過渡性地當了一年顧問,然後套現走人,現在是一名投資人,位於倫敦的AI保險公司Cytora就是他投的。卡漢接任CEO,現在仍是Indeed董事長。

一位在去年被裁的Indeed前員工跟媒體爆料,他被裁之後想在科技行業找個工作,到現在還沒找到。這老兄非常感慨:以前在Indeed覺得天下全是工作,親自體驗才知道什麼叫殘酷。

不知道他有沒有用Indeed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鉛筆道”(ID:pencilnews),作者:黃小貴,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