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貴港日報

平南縣大安鎮鳳谷小學 梁 彥

近日,讀初三的小唐同學給我發來一個小視頻。我打開一看,熟悉的紅色字體映入眼簾——原來是我教他小學五、六年級時的作文批語。

“日落,在你筆下是那麼的美,就像一幅徐徐展開的圖面,如果文中能穿插一些人物的感受,文章就更有靈性了。”

“作文內容豐富,例子也真實,表達出家鄉春節歡樂祥和的氣氛,但沒能很好地展現作文主題,如果能抓住家鄉春節特有風俗詳寫,效果會更好。”

“透過作文,可以看出你很善於觀察生活,你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所以你能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文中寫到小夥伴去偷摘老爺爺家的枇杷果,不幸摔傷,老人看到後並沒責備,反而幫小夥伴包紮傷口。老爺爺的慈愛,讓人感動。”

……

多年後,再看自己寫的評語,感受頗多,字裏行間既有對學生習作的勉勵,也有自己作文教學成長的縮影,詮釋着教學相長的內涵。

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事。小唐同學讀初一時,我在街上偶遇他的媽媽。他的媽媽告訴我,寫作已成了小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次上街或者是做農活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筆把剛剛的所見所聞寫下來。媽媽言語中帶着幾分讚賞和開心。

能把寫作的熱愛傳遞給學生,我由衷高興,但我更感謝學生帶給我作文教學的成長。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每次批改學生作文,我都喜歡以欣賞的眼光對待,精彩的文章往往讓我拍案驚歎。品讀着一篇篇樸實的作文,透過文字背後,我感受到學生獨特的生活觀察力,以及各具個性的語言表達方式;作文的精巧構思時常在我腦海浮現,整理過後,我將學生的作文亮點記錄在本子上,不僅用於習作後點評,也作爲以後自己的作文教學素材。

從教之路是師生共同成長之路。2022年春季期,在一次批改學生作文時,我發現小盧同學寫的《記憶中的外婆》語言描寫優美,感情真摯動人。其中有一處,描寫到突如其來的惡狗向作者襲來時,外婆挺身而出,用自己身體保護外孫女,那一連串的動作描寫驚心動魄,令人驚歎!外婆勇敢、慈愛的形象躍然紙上。我把這處精彩描寫抄在記錄本上,並作了批註,寫上感想,彷彿又重新做了一回學生。

小盧同學對作文《記憶中的外婆》進行精心修改後,參加貴港市第四屆“小荷尖尖”青少年新作文大賽,獲得一等獎。看到自己的學生能獲得如此佳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感覺終有一天自己的作文教學會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在這幾年裏,我堅持在學校上作文公開課。描寫人物方法、如何寫好作文的開頭等,都是我的公開課內容。

“老師,我覺得開頭引用詩句顯得有文采。”

“開頭要吸引人,我認爲有點懸念好。”

“我更喜歡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

又是一節學生靈感爆發和碰撞的作文課,置身其中,我如沐春風,深受啓發。有個同學提到作文開頭可以模仿名著名篇,他一口氣背了好幾個名篇的開頭,獲得大家熱烈的掌聲。酣暢淋漓講完課後,我一如既往地把學生的課堂表現亮點記錄在本子裏,隔段時間翻開看看,總會有所收穫。

在靈動的、年輕的生命啓發下獲得教育的智慧。我堅信教師秉持教學相長的理念,課堂教學總有一天會像進入百花齊放的春天,沁人心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