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國家能源局5月17日發佈數據顯示,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74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0%。

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9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5%;第二產業用電量517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2%;第三產業用電量127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8%;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8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1—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累計307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0%。

國家外匯管理局: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更加均衡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4月,銀行結匯1737億美元,售匯2118億美元。4月,銀行代客涉外收入5921億美元,對外付款6303億美元。

市場監管總局:強化區域協同標準供給 推動一體化發展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5月17日介紹,標準是促進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樑和紐帶,對於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具有重要的“軟聯通”作用。市場監管總局將區域協同標準需求納入國家標準體系建設,強化區域協同標準供給。

據介紹,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了《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實施標準化工作指南》,已推動5個區域建立標準化協同機制。截至目前,京津冀發佈區域協同地方標準86項,涉及交通、生態環境等多個領域。長三角在數字政府、交通等領域制定區域協同地方標準36項。粵港澳大灣區公佈183項“灣區標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圍繞智慧交通、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發佈9項區域協同地方標準。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管理司副司長柳成洋稱:“推進區域協同標準建設,有利於打破行政壁壘、支撐政策協同,推動區域一體化向更深層次拓展。”

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工作基本實現“有標可依”

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5月17日介紹,“十四五”以來,交通運輸部不斷強化標準頂層設計,積極打造與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相適應的標準體系,各項工作基本實現“有標可依”。

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交通運輸現行有效國家標準908項、行業標準3145項、地方標準2405項,基本實現了“有標可依”,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打下了堅實的標準基礎。

在支撐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方面,一系列綜合交通運輸標準制定發佈,支撐了全國25個樞紐城市和超過300個貨運樞紐項目建設,促進了大宗貨物和集裝箱“公轉鐵”“公轉水”中長距離運輸,以及鐵水聯運、江海聯運的發展。另外,在推動交通裝備升級、助力智慧交通發展以及築牢交通安全底線等方面,標準體系的建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徐文強稱:“道路交通標誌和標線系列強制性標準,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應用里程超過了535萬公里,通過‘交通語言’設置的標準化,引導和規範道路使用者有秩序地使用道路,提高了路網整體運行效率,保障了公衆安全、有序出行。”

中國民航局:推進國際客運航班進一步恢復

中國民航局在5月17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將繼續把國際客運增班作爲重點工作,全力推進國際客運航班進一步恢復。

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5月6日至5月12日,中外航司共執行國際客運定期航班5493班(每個往返航班計爲1班),恢復至2019年約73.1%,客運航班通航70個國家。

國航自5月17日起開通至古巴的北京—馬德里—哈瓦那航線,每週2班;海航計劃自6月21日起開通至匈牙利的深圳—布達佩斯航線,每週2班;南航計劃自6月27日起開通至匈牙利的廣州—布達佩斯航線,每週4班。

中國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徐青表示,民航局將繼續做好國際航線航班的審批和保障工作,及時協調推進解決各航空公司在恢復國際航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提升國際航空運輸的通達性和便利性。

我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成效顯著

今年是《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際生效20週年。5月17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2004—2024年)》,充分展示了中國20年來的履約成果和經驗。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不懈努力,中國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之路,取得了顯著成效。成功淘汰29種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每年避免了數十萬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產生和環境排放。提前完成在用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的100%下線與廢棄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的100%環境無害化處置兩個公約目標。在二噁英類排放相關行業產量或處置量大幅上升的情況下,重點行業煙氣二噁英排放強度大幅下降,向大氣排放的二噁英總量在2012年達峯後逐步下降,大氣環境中二噁英濃度相應呈下降趨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