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又一個城市的人口數據公佈,2023年全國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排名情況再次發生變化。

日前,2023年貴陽統計公報披露,截至2023年末,貴陽常住人口爲640.29萬人,比上年增加18.25萬人。這一增量僅次於合肥,位居全國第二,超過了一批人口、經濟大城。並且,近兩年貴陽常住人口增幅居全國26個省會城市首位。

作爲經濟和人口總量都並不算太突出的內陸省會城市,貴陽的這一表現令不少人感到意外,頗有“黑馬”氣質。這樣的貴陽,到底是如何煉成的?

貴陽,年輕的城市

其實,與前些年一些人口大城動輒每年數十萬的人口增量相比,貴陽常住人口增長的絕對數量並不算很拔尖。比如,到2023年末,貴陽的常住人口也僅有600多萬,這在千萬人口城市已遍地開花的今天,只能算是比較“普通”。甚至,即便在貴州省內,作爲省會城市的貴陽,常住人口規模也仍低於畢節和遵義,只能“屈居”第三。

但是,在全國總人口進入負增長的大背景下,貴陽的人口增勢貴在持續和穩定。目前,貴陽常住人口已連續44年保持正增長,並且連續三年人口淨增量達到10萬人以上。2023年增長2.9%,增幅超全國3個百分點。

之所以如此穩定,不得不提貴陽人口的一個重要特點——老齡化程度相對較低、出生率相對較高。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貴陽市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爲79.62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3.3%,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5.4個百分點。在全國主要重點城市中,貴陽屬於人口年齡結構相對年輕的城市之一。前些年,貴陽還獲得“最年輕城市”稱號。

這種人口年齡結構優勢,直接反饋到了出生率上。以2022年爲例,貴陽常住人口出生率爲8.7‰,比全國高了接近2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達到4.6‰。可以說,貴陽的常住人口能夠持續保持穩定增長,自然增長功不可沒。這也表明,在人口加速老齡化和負增長的大背景下,貴陽的人口結構紅利仍在。

事實上,這也是整個貴州省的優勢。2023年貴州省出生人口41.1萬人,人口出生率爲10.65‰,高於全國4個千分點以上。受益於此,2023年貴州省常住人口增加9萬,成爲中西部地區僅有的三個保持常住人口增長的省份之一。

“三大亮點”的吸引力

當然,貴陽常住人口增長,也離不開人口機械增長的貢獻,也即保持了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

和大部分城市一樣,在近些年越來越激烈的人口競爭中,貴陽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搶人”政策。如貴陽是全國較早實行“零門檻”落戶的省會城市,突出“三最”特點:落戶政策最寬鬆、落戶流程最方便、落戶時限最快捷。

同時,還推出“強人才”計劃,聚焦高校畢業生、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依託省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人博會“綠色通道”、編制外引才、柔性引纔等,拓寬引才聚才渠道。如發放“築才卡”24萬餘張,給予企業引才補貼和各類人才津補貼,人才數量連續三年增長11萬人以上。

不過,一座城市要吸引外來人口,“搶人”政策的發力只是其一,更重要的還是要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這方面,貴陽有幾個突出的亮點,爲持續構建人口吸引力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是,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公開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0年,貴陽地區生產總值從1121.82億元增加到4311.65億元,增幅達到284.3%,在全國主要城市GDP增幅排名中位列第一。

雖然說,這種高增速,與貴陽本身的經濟底子較薄,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伴隨的高投資有關,但一座城市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階段,一定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釋放更大的市場空間,從而爲增強人口承載力、吸納更多人口提供根本支撐。

二是,產業升級有特點。作爲內陸地區且非頭部的省會城市,貴陽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和氣候優勢,於2013年就開始敏銳地佈局大數據產業。經過十年努力,如今大數據產業已成爲貴陽乃至貴州的一張引人注目的名片。近年來,貴陽還加快提升通算、智算、超算規模,成爲全國智算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一個具有標誌性的指標是,2023年,貴陽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過50%。

大數據產業的成功布局,不僅抓住了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的風口,爲更多新興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樹立了新的城市形象、講出了新的城市故事,在重塑城市文化、增強開放活力等多方面都帶來積極助力。這種產業升級的路徑,跳出了既有的區位、產業基礎限制,在內陸地區堪稱是獨樹一幟,也自然爲吸引人口,尤其是年輕人口增添了重要砝碼。

三是,抓住了“網紅城市”紅利。近年來,互聯網流量效應下,各色“網紅城市”層出不窮,而貴陽憑藉富集的文旅自然資源、突出的氣候優勢、有特色的民俗風情等特點,成爲保持“長紅”的“網紅城市”之一,在全國的能見度和存在感不斷增強。如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貴陽位居全國熱度城市前十。而流量效應的加持,不僅是爲城市聚攏了人氣,也增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爲吸引更多人口奠定了基礎。

爲什麼說貴陽的上升空間還很大

在根本上說,貴陽人口規模以一種較穩定的節奏不斷壯大,是與整座城市方方面面綜合表現的提升相輔相成的。比如,2023年,貴陽常住人口創新高的同時,經濟總量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站上5000億新臺階。

並且,如貴陽人口結構的“年輕態”所示,這座城市在人口、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依然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有着仍待釋放的“後發優勢”。

一是,它的常住人口仍不到700萬,並且在全省的經濟首位度也只有25%左右,在中西部地區依然處於較低的水平;二是,近年來,貴州大力實施“強省會”戰略,在各方面爲貴陽的發展壯大,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根據貴州“強省會”五年行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到2025年,貴陽GDP要達到7000億元以上、首位度達到27%以上、城區常住人口超過500萬,綜合經濟實力、科技創新能力在省會城市中實現趕超進位,加快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特大城市。這是任務和挑戰,但也意味着城市發展的巨大機遇和空間。

當然,與一些在各方面都更強的頭部城市相比,貴陽的綜合能級依然有待提升。並且,在城市常住人口不斷增長的另一面,城市的就業機會、公共服務能力、產業實力等也在遭遇更大的考驗。同時,還需要處理好過去高增長所遺留的一些問題。

原標題:新城市志|人口增量全國第二,“黑馬”貴陽是如何煉成的

編輯:鄧晞    責編:吳忠蘭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