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的本質在於將五味調和,調出鮮香美味。

然而,這種香氣令人心曠神怡,但卻難得一見的鮮美味道。

使用高溫的炸、烤、煎、熇和焙等烹飪方法制作的菜餚通常味道濃郁,散發着誘人的香氣。

在不影響食材質地的前提下,溫度越高,食物會釋放出更多的香味。

與此相比,鮮味們的特點在於深藏不露,且儲備較爲稀少。

並非所有食材中都能夠找到,即便存在,也常因爲害怕高溫等因素而不易獲取。

這便是“百香易得,一鮮難求”這一成語的由來。

因此,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烹飪技術的進步實際上是爲了追求食材的新鮮。

據說過去,沿海地區的廚師在內陸地區備受推崇,因爲他們能製作出內陸廚師無法做到的鮮美風味。

純就烹飪技藝而言,也許並無明顯差異。

但海濱地區的廚師們有一個特別的調味料:海腸粉,能夠顯著增強菜餚的鮮美。

海腸經過晾曬後磨成粉,撒在出鍋前,便能吸引鮮味前來。

據說,許多沿海地區至今仍然延續着使用海腸粉作爲調味料的烹飪傳統。

在這片土地上,是醬油讓鮮味由“難以獲得”變爲“易得”,貢獻了這一變化。

皇家的醬油製作方法傳入百姓手中後,採用大豆代替肉製造。

植物蛋白通過微生物分解產生多種氨基酸,再搭配上它們所含的鈉鹽,呈現出了獨特的鮮美滋味。

近代以來,一旦發現了“味精”,鮮味便從“可得”變得更“易得”。

最初從海帶和海產品提煉味精穀氨酸鈉的產量並不算高,但經過測定發現它是鮮味“最濃郁”的物質。

後來,普通原材料經過發酵方法處理後,才使得味精和鮮味能夠被普通百姓家所獲取。

在此之前,“追求新鮮”的烹飪旅程一直都是積極向上、努力不懈的。

在新世紀開始後,一種看似更加有影響力的調味品問世,將“追求新鮮”這個概念從褒義轉變爲了貶義。

雞精,這種與雞毫無關聯的調味料,由於詆譭味精緻癌的謠言,迅速風靡併成爲家家戶戶廚房裏的常用品。

然而,要想打鐵取火,就必須自身變得堅硬。

與味精相比,雞精的增鮮能力顯然更加強大許多。

儘管價格比味精高一些,但在當時人們看來,雞精是一種高級調味品,集健康、營養和增鮮功能於一身。

遺憾的是,直到數十年後,人們才意識到,雞精並非來源於雞肉,其主要成分竟然是味精。

雞精之所以能夠產生出良好的增鮮效果,是因爲它發現了一位能夠協助味精發揮作用的黃金搭檔:5'-呈味核苷酸二鈉。

兩人合作時,增鮮能力可以提升大約30%左右。

消費者曝光了雞精的花招後,醬油也遭到了困境,原本純正的釀造材料中,突然冒出了大量的不速之客。

從雞精那裏得來的穀氨酸鈉、酵母提取物以及5'-呈味核苷酸二鈉等,在跑了醬油這邊後再次開始了創業。

烹飪時,加一點醬油增添鮮味,再撒一點雞精增添鮮味,淋上少許蠔油增添鮮味,還可以倒入適量的料酒增添更多鮮味。

或者考慮加點醋?

仔細一瞧,食材清單上還是那幾樣。

來做一道菜吧,單單提到新鮮就提起了好幾次。

原本難以品嚐到的鮮美味道,現在都能被食材的原本味道完全掩蓋住了。

如今,消費者已經學會了查看產品的配料表,這些伎倆終於無法在矇騙他們,但我想一些唯利是圖的商人可能還是不肯罷休。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又搞了個“松茸鮮”出來,這真是不停地。

這松茸新鮮可口,是重新找回初心的誠摯之作?

還是繼續墨守成規的高智商收費呢?

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從商業的角度來說,一旦一個產品問世後,隨着消費者對其瞭解的深入,商品的價格在消費者心中會形成一個“合理價格”。

即爲消費者而言,他們內心認爲這個商品值得多少錢。

一旦確定了這個“合理價格”,當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加以及消費成本上升時,商品的利潤就會減少。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不能盲目地提高價格,因爲消費者可能會認爲商品本身不值得那個價格。

我們該怎麼處理呢?

也許可以推出一款新產品,並重新進行定價。

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導致新產品總是退出市場。

迴歸到烹飪的角度,松茸能夠爲菜餚增添鮮美的味道嗎?

當然可以,但是與味精和5'-呈味核苷酸二鈉的組合相比,他的提鮮效果要差得多。

因此,我們可以不再使用雞精和化學鮮味劑的生抽,而是用松茸來提供鮮味。

奢侈轉簡樸容易,簡樸轉奢侈卻難,這種痛苦是難以避免的。

許多人會突然發現,他們炒的菜怎麼都沒有之前那種美味了。

就口味而言,我認爲松茸的鮮味傳遞了迴歸本源的意義。

請講述一下鮮味的起源,自然界中能夠帶來鮮味的物質有兩種,其一是氨基酸,特別是氨基酸的鈉鹽。

比如著名的味精,從化學本質上說是穀氨酸鈉。

其他如丙氨酸、天冬氨酸等也能帶來鮮味。

菌類食材通常富含核苷酸,比如肌苷酸、黃苷酸和鳥苷酸等。

其中,鳥苷酸在一般的菌類食材中含量相對較高。

核苷酸相比氨基酸在增強食物鮮味方面遠遠遜色。

以味精爲例,覺得不夠鮮的時候,可以考慮添加一點。

然而,即使是加入更純淨的核苷酸,當感覺不夠鮮時,再增加量也不會產生更顯著的效果。

核苷酸之所以具有廣泛的用途,是因爲它具有增強風味的能力,而氨基酸與核苷酸的組合往往會產生超乎預期的效果。

將2%的肌苷酸和鳥苷酸與穀氨酸鈉搭配在一起,可以將其效果提升3到4倍。

烹飪時,並非必須特意添加鮮味調料,因爲食材中的蛋白質分解也可以帶來相當的鮮味。

在高溫和酶的作用下,食材中的蛋白質被分解成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是自然鮮味的來源。

掌握了提升鮮味搭配的規律後,還可以通過食材的搭配將鮮味提升至更高境界。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東北的小雞燉蘑菇,雞肉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而蘑菇則含有豐富的鳥苷酸。

它們在鍋中相遇時,立刻就能迸發出美味火花。

炒雞蛋的美味並不需要添加增鮮調味料,甚至可以與各種食材隨意搭配,原因就在於雞蛋這一食材中同時含有氨基酸和核苷酸。

這也是爲什麼無論搭配什麼,炒出的雞蛋都很美味的原因。

提到這一點,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明白,爲什麼這個新產品選擇了松茸來背書。

首先,松茸由於至今無法進行人工種植,因此一直以來都給人們留下了高端昂貴的印象。

其次,作爲一種菇類食材,松茸本身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因此在提升味道的同時也是絕佳的選擇。

然而,一些精明的人會玩弄文字遊戲,一些商家可能會以姬松茸代替松茸,或者採用大量姬松茸少量松茸的方式來降低成本。

儘管姬松茸和松茸都屬於菇類,但它們倆並非親戚關係。

咱們本地的松茸是原生品種,至今仍未被馴化,一直在野外生長。

而姬松茸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才被引進並進行人工培育種植的。

就成分而言,姬松茸也有許多顯著優勢。

它富含蛋白質,並且具有獨特的杏仁香味,甚至比松茸還要濃郁。此外,它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

說實話,現在正在比提鮮的本領,微量元素更多,他並沒有得到加分。

由於姬松茸是人工培育的,因此其價格要比野生松茸便宜許多。

目前市場上已有許多廠家生產新鮮的松茸等產品,購買時需要仔細覈對配料表,確保選擇到理想的產品。

松茸的含量越高,它在排名上就越靠前,因爲排名是按照降序排列的。

但是朋友們要有心理準備,因爲原材料價格昂貴,所以松茸的含量並不會特別高。

在做選擇時,儘量選購含量高的商品。

可以幫我們解放醬油的地方,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松茸鮮的出現。

可以選擇沒有添加任何人工鮮味劑的醬油,以還原醬香味,再加入松茸鮮和少量味精來增加鮮味。

也許這種搭配更貼近原味了吧,這個味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