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劇集《異人之下》第一部播出後,觀衆反響熱烈,豆瓣評分至今保持在8分以上,評論稱讚該劇在劇情、演技和視覺效果上的出色表現。


電視劇《異人之下》的豆瓣評分爲8.1分,11萬人打分。

導演許宏宇在前不久結束了《異人之下之決戰碧遊村》的拍攝。在經過第一部摸索真實與漫改邊界,探索技術與特效實現等課題後,更默契的團隊配合和更先進的技術運用,大大提升了劇集的製作效率。異人世界展開之後,許宏宇和他的團隊進一步探索了故事的深度與廣度,圍繞碧遊村和陳朵的懸疑劇情展開,探討了關於生命、自由等更爲深刻的主題。


《異人之下之決戰碧遊村》海報

許宏宇的電影生涯始於剪輯師,曾參與多部知名電影的剪輯工作,如《十月圍城》《七月與安生》。2017年,他首次執導電影《喜歡你》,並獲得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新晉導演。作爲一名從剪輯師轉型的導演,許宏宇在拍攝過程中展現出了非凡的創造力和技術功底。因爲“服務”過不同類型的創作者,他甚至被香港監製許月珍評價爲是“最有服務意識的導演”。


許宏宇

近年來,許宏宇從電影轉向劇集領域,改編自遊戲的《穿越火線》中展示了他對青春、友情和奮鬥的獨特理解,通過精巧的敘事結構成功地將遊戲元素與現實生活結合,呈現出一種新穎的敘事方式。

之後,他用三年時間打磨推出《異人之下》,打破了漫改題材進入大衆影視市場的圈層壁壘,將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天馬行空的異能世界,融入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感知和理解。


《穿越火線》海報

12000個特效鏡頭和2萬平實景搭建,《異人之下》是創新題材的探索,也是影視創制工業流程升級的一次實踐。許宏宇2021年發起成立的“熱血動物聯盟”廠牌,旨在深耕年輕化內容賽道、通過高品質影視作品持續輸出建立“熱血幻想宇宙”爲目標,集結了一羣有志於幻想類題材的青年創作者。以創作者爲核心的全新模式,通過《異人之下》的成功實踐,成果初現。

而《異人之下》只是許宏宇探索中國奇幻與科幻題材野心的開始。未來,他希望通過更多的作品,展現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並在國際舞臺上進一步推廣中國影視作品。


《異人之下》中的特效

不久前,許宏宇在中國科幻大會上官宣了即將監製王晉康小說改編的科幻劇集《黃金的魔力》,一個東方式的“時間旅行”奇觀也許不久後就將呈現在觀衆面前。在優酷最新發布的片單中,許宏宇還將操刀執導另一個高人氣國漫IP《鏢人》的劇集創作,波譎雲詭的東方武俠世界,也將是一羣熱血創作者們施展武藝的新江湖。


《鏢人》海報

近日,許宏宇接受澎湃新聞專訪,從自身成長經歷和文化背景對創作的影響,以及對於熱血幻想賽道的踐行與遠望。

【對話】

“碧遊村”的冒險,更人性、更“絲滑”

澎湃新聞:你剛剛完成《異人之下碧遊村篇》的拍攝,介紹一下第二季的故事和拍攝情況?

許宏宇:變化相當大。從故事內容來看,第二季與第一季迥異。第一季偏向漫畫風格,稍顯中二;第二季則是圍繞碧遊村和陳朵的故事,採用了懸疑路線,探討更多關於生命的主題。這一季涉及自由的命題較多,包括反派馬先洪企圖讓每個人都獲得無限的能量,主要是圍繞這些來展開。而且第二季集數較少,節奏上也會更加凝聚緊湊。

第一季更像是與觀衆一起進入這個異人世界,彷彿打開了一扇門。就像從大學出來,第一次真正走入社會工作的感覺。所以我們的人物也在成長,我們探索的領域也在擴展。因此,完成第二季後感到非常興奮,尤其是看到初剪後。

澎湃新聞:在演員方面,第一季中有很多漫畫式的表演。到了第二季,尤其是新加入的演員,適應情況如何?

許宏宇:到了第二季,整個團隊,包括演員們,都清楚瞭解整個製作系統。第二季沒有那麼多誇張的表演,而是將焦點回歸到人性上。而且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努力平衡嚴肅與喜劇的元素,使整個劇情顯得更加自然。

從現在初剪的效果來看,我能感覺從編劇到演員,再到拍攝和剪輯,團隊操作非常“絲滑”。整個劇集的特點在第二季更加突出,尤其是角色在認真情況下的出其不意的那種幽默,使得劇情更加自然和吸引人。


《異人之下》拍攝花絮

澎湃新聞:對於碧遊村的故事,特別是陳朵的命運,底色非常悲傷的。這種更悲傷、更灰暗的情緒在創作中怎樣去處理?

許宏宇:是有挑戰的。陳朵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物,我們放大了她的情感,特別是他與廖忠之間的誤會,以及陳朵對生命的理解,以及她對這個世界的感受,都是非常動人的篇章。

而這個劇原本主角團所謂的喜劇和可愛之處實際上來源於人物本身,因爲這些臨時工都是異類中的異類。從他們最初的不信任到最後真正的團結,最終感同身受地幫助他人,這些都是動人的。當他們動情時,人物自然會放鬆,每個人物都有可愛的一面,可能比漫畫中更有趣。因爲這些演員在角色中的互動,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聚集,更有機會展現。我們在拍攝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演員之間的默契,這些都自然融合了嚴肅的任務和生死問題中。

澎湃新聞:上一季粉絲們會驚喜發現對於原作的還原度很高。作爲一個剪輯師出身的導演,漫畫的分鏡對你的剪輯,以及拍攝方式有何影響?

許宏宇:確實有影響。我們非常喜歡這部漫畫,所以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基本上都會重新審視漫畫中的特別鏡頭,尤其是那些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且富有力量的鏡頭,會嘗試還原並找到適合該場景的調性。因爲漫畫不同於小說改編,它除了故事外,還提供了一種影像感受。漫畫作者的創意和對畫面的處理與傳統電影或劇集的創作非常不同,所以我也在學習並尋找漫畫中的優秀元素,看如何將它們融入我們的影視作品中。

澎湃新聞:過往作爲剪輯師的經驗如何幫助您在導演工作中做出更有效的決策?比如說,剪輯師的直覺能否幫你減少一些無用的拍攝?

許宏宇:其實情況恰恰相反,剪輯經驗讓我在現場嘗試更多可能性,而不是減少。作爲剪輯師,我知道在後期需要留出足夠的空間來創造,如果我提前決定了剪輯方案,那麼剪輯師將沒有空間進行創意發揮,也就無法探索出意外的可能性。

多年來,我發現很多出其不意的精彩鏡頭都不是導演預先設想的,而是在剪輯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如果現場條件允許,我會盡量捕捉更多的感覺,嘗試不同的表演方式。回到剪輯室後,我們常發現改變原有方向可能會更有趣。

所以剪輯讓我學會了在現場捕捉更多可能性的素材,這不僅能豐富表演,還可能使某些場景成爲經典或深刻的瞬間。

澎湃新聞:上一季在流媒體上播出時,你會去看評論或者彈幕嗎?這種實時反饋,作爲一種與電影不同的介質,是否會進入到第二次創作的思考中去,進行某種調整?

許宏宇:我認爲實時反饋對我的工作非常重要。我過去一直從事剪輯工作,我們不僅僅從創作者的角度看問題,還經常站在觀衆的立場。以前在做電影時,我會坐在電影院時能感受到哪些戲份他們有反應,哪些我們沒預計到的也有反應。

彈幕是在網絡上學習和了解觀衆心理的另一種方式。創作是一種交流,我既想通過這個故事探討如人是否被操控、自由是什麼等話題,也想聽聽觀衆的看法。當有了彈幕,我們就可以置身於觀衆的對話中。可能有些觀衆的理解很深,有些可能不太明白。

我們一直在調整那種比例,想用最有趣、最簡單的方法與更多觀衆進行交流。因此,我們不僅會看,甚至會反覆查看每一場彈幕,排除掉純粹是情緒發表或娛樂性的,一些有意思的建議或解讀,對我們整個創作團隊都很有幫助。

澎湃新聞:這種實時互動感與電影體驗非常不同。在電影轉向劇集的過程中,你感受到兩者本質上的不同嘛?

許宏宇:電影導演通常是講一個緊湊的故事,大約一百分鐘或兩個小時內完成,電影會放大每個細節,都要非常精細的要求,而劇集則是一個長線項目,更側重於人物的深度發展。

我對劇和電影這兩種不同的媒介有清晰的認識。劇集更適合在小屏幕上觀看,適合更個性化的觀看體驗,我已經做好了準備與觀衆進行更直接的交流。電影更多是一兩個小時的體驗,你從電影院裏出來的那一刻,才真正形成你的最終感受。而劇集每一秒都可能得到觀衆的反饋,這種互動是電影所沒有的。

我認爲這兩者的互動性是不同的,電影能給你心靈的震撼感,如果足夠深重的話,可以在我們心中留下長遠的印象。劇集則是與觀衆不斷的玩耍和交流,這種感覺很不一樣。我個人是這麼區分電影和劇集與觀衆之間的關係的,我覺得都很有趣。


大量特效鏡頭

打造創作者中心製作模式,AI輔助拍攝效率大增

澎湃新聞:第一部中使用了大量特效,並探索了新的類型。與第一部相比,第二部在工作方式、流程和難度上有何變化?

許宏宇:當然有變化。第一部積累了大量經驗,尤其是在後期製作階段。我們在第一部的後期已經開始爲第二季做準備。因此,遇到的所有特效和技術問題都被記錄下來,爲第二季的製作提供了改進依據。

在第二季的製作中,我們在技術提升和團隊磨合上做了大量工作,使得拍攝效率大大提高,有大量的動作和特效戲份,但能夠比第一季更快地完成拍攝,並且質量更高,算下來,平均每集的拍攝時間比第一季快了兩三天。

澎湃新聞:談一談你的“熱血動物聯盟”,對於在這部劇創作中發揮的效用?

許宏宇:《異人之下》是這個聯盟的第一部作品。成立了這樣的團體,是希望提供一個既做製作又做創作的平臺。我們現在大概有十來個導演和編劇,還有我們長期合作的攝影師,大家長期在一起工作。我們都非常喜歡熱血類和創新的題材。比如我們做的《異人之下》,這是一個很龐大的IP,我們希望將它打造成一個像漫威那樣的宇宙系統。我認爲國內還沒有人這樣做過,主要是因爲缺乏一個核心團隊。一個導演,比如我,拍這兩集就花了三四年。如果想要像漫威那樣系列化,就需要更多的動漫、劇集、電影一起合作,這樣才能真正打造出來。

最大的不同是,我們是以創作者爲中心的,不像一些劇集製作公司那樣,只是簡單地基於一個IP進行製作。我們創建了一個以創作者爲核心的環境,這對於創作質量非常關鍵。在這種環境中,我們知道創作者需要什麼,如果只是簡單地聘請導演來完成製作,製作方限定一個成本,你就在這拍完得了,它是一個to B的生意,而電影是to C的。如果讓導演迅速拍完,製作方上片賺錢就好了,其實對創作者是沒有幫助的,不可能有這個空間跟土壤讓他們進步。

所以成立“熱血動物聯盟”,就是想在劇跟電影的領域能提供一種新的模式,我們是製作方,但是我們也是做創作的,兩端一起去平衡。這種模式讓我們更加專注於創作。不像傳統影視公司,可能只基於一個IP去製作。

同時,以創作者爲核心的環境,讓我們能深入討論和協作,更好地平衡創意和製作。例如,如果有編劇在某個故事環節遇到困難,其他導演或編劇可以介入幫助,共同探討解決方案。這種互補互助的方式,讓我們在製作過程中不僅關注成本,還力求提升作品質量。


《異人之下》宣傳時期的許宏宇

加上這部分的創作者本身都是非常喜歡研究技術的,大家都致力於利用科技和團隊協作來提升製作效率和質量。如果我們一直堅持使用傳統方法,就永遠不會進步,整個影視行業就會停滯不前。

老實說,過去幾年,我們公司除了這兩部劇集外,幾乎沒做別的,每部劇都花了三四年的時間。表面上看我們喫虧,但實際上我們爲推動行業發展做了巨大的努力。我們希望爲以後製作更多幻想類題材,比如更復雜的動作、更難的特效和更有創意的科幻題材。我們也不限定類型。我們可以做武俠片,也可以做其他熱血題材。關鍵是我們有這個基礎屬性,我們都喜歡新鮮、熱血、創新的題材。

澎湃新聞:最近,AI技術在影視領域的應用很受關注,你們的製作中AI的運用多嗎?你個人對AI的態度和展望是怎樣的?

許宏宇:AI技術在我們的製作中已經有所應用,尤其是在後期製作中。AI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剪輯合板、製作字幕和進行一些技術性檢查,幫助我們減少了許多重複性勞動。我們這些人就不需要不停地熬夜重複做同樣工作,那些想進來真的做剪輯的小孩,也可以投入創作的工作,不用反覆去做機械性的勞動,這是非常大的優化。

同時,我們利用AI技術來進行特效的管理和操作,也結合AI技術進行特效畫面的設計,生成前期的概念圖片和視頻,這有助於我們在討論和設計一些更有想象力或有意境的畫面時,更精確地傳達想法。

AI技術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我能理解許多人的擔心,但是擔心沒有用。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它爲我們的創作和生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我們應該積極探索這些可能性。但在使用AI的同時,保持人類的判斷力和創造力是非常重要的。


許宏宇在活動現場

打造從自身文化根基出發的幻想作品

澎湃新聞:你在近期的中國科幻大會上提到了對未來科幻題材的興趣,有哪些在計劃中的嘗試?

許宏宇:目前我們已經公佈了幾個項目,包括上個月公佈的王晉康老師的《黃金的魔力》這個劇集。此外,我們還在進行幾個很有名的科幻劇集的編寫工作,我對此非常興奮,但目前還不能透露太多細節。同時,我們也在準備兩部重要的科幻電影,這一兩年主要是在進行前期的準備工作。

對我而言,《異人之下》可能是一個提升過程,讓我更瞭解如何製作幻想類作品。國內,有很多導演非常擅長拍攝社會現實題材的作品,但在科幻或幻想類題材我們觸及的還是相對比較少的。

澎湃新聞:很多科幻作品前些年賣出版權,但遲遲沒有和觀衆見面,你覺得《黃金的魔力》具備了哪些適合影視化改編的契機?它和你對東方幻想探索的方向會如何結合?

許宏宇:《黃金的魔力》講述了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時代變化,融合了“時間旅行”等元素,對人性的剖析也契合了中國觀衆對熒幕故事的核心需求。科幻概念的具象化對每個人的代入感都不同,時間機器的運轉在作家筆下可以很美麗,但從文字變成影像,需要考慮穿越造成的周邊環境變化等細節。目前我們還在構思,“時間旅行”中的“時間”在中國人傳統觀念裏到底是什麼樣的。

澎湃新聞:前面你有反覆提到幾個關鍵詞,熱血、幻想,包括之前談到過希望做更多傳統文化融入東方奇幻的敘事。能否分享一下,你個人的經歷和文化背景是如何激發你在這些方面的興趣?

許宏宇:我覺得熱血感主要來自於我個人從小就非常熱愛運動,我曾經是一名游泳運動員。這種比賽中的熱血感,以及和同學們一起打球的日子,讓我非常懷念那份純粹的感覺。我一直覺得熱血感是不分年齡的。但現在的觀察力,好像大家都覺得到了三四十歲時,就常頹或覺得壓力很大,不再有熱血感。

我覺得不應該這樣。我希望所有年齡層的人都能找回那些曾經擁有的熱血瞬間,繼續將這種能量帶回生活中。這種感覺也影響了我在拍攝《穿越火線》時的體驗,發現這是我非常想探討的一個主題。

幻想方面,可能是因爲我從小就非常喜歡音樂,這使得我對幻想有了自然的傾向。成爲電影製作人後,這種愛好爲我打開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例如在我第一部電影《喜歡你》中,我最喜歡的一幕是周冬雨和金城武的幻想段落,那種他們兩人進入一個私密世界的場景,是我對愛情的一種想象。

至於傳統文化,其實是我在接觸《一人之下》之後才發生興趣的。疫情期間,我在家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和研究,包括道家和一些佛學的內容,這些都深深觸動了我。我開始思考我們爲何不用中國的方式探討宇宙起源等主題,這是西方科幻電影和小說經常探討的。

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我的兄長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他從小對我影響很大,經常帶我去觀星,這也爲我的科幻興趣種下了種子。

所以結合熱血、幻想、科學和傳統文化,我希望能創造出真正屬於我們中國的科幻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僅是模仿西方,而是從我們自己的文化根基發展出來的。


《喜歡你》劇照

澎湃新聞:我看到許月珍老師曾評價你爲一個特別有服務意識的導演。你怎麼理解導演的服務意識?

許宏宇:許老師的這個評價可能是很多年前的了。我覺得導演的服務意識主要是指對觀衆的關注和對他們體驗的重視。有些導演可能不太在意觀衆的感受,他們更專注於自己想要表達的藝術,但我因爲是做剪輯出身,經歷了爲導演服務、爲電影服務的過程。我非常珍惜與觀衆的交流和共鳴,這讓我對觀衆的感受特別敏感。

當然,我的工作也受到我的個人性格和經歷的影響。比如在拍攝《喜歡你》時,我當時還沒有形成一個強烈的關於我自己想要探索的主題的意識,但這些年我不斷探索自己真正想要講述的內容,逐漸明確了想要深入的四個領域,就是剛剛說的,熱血、幻想、科學和傳統文化相關的敘事。但是這個也跟我有“服務意識”其實是不違背的,對我想講的,我依然是想把我講的故事做成非常賞心悅目、有娛樂性,也有溫度的一個影片跟觀衆去見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