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申智林

5月17日,一批17噸粗氫氧化鎳鈷,在星沙海關辦理完成報關進口手續後運抵長沙。粗氫氧化鎳鈷是新能源汽車電池、先進儲能等產業所需的一項關鍵原材料,這是我國從今年1月1日起單列粗氫氧化鎳鈷稅號後,國內首次進口該材料。

長沙海關表示,該批材料的順利進口,不但拓寬了鎳、鈷等新能源汽車電池關鍵原材料來源渠道,還有助於相關企業建立鋰電池全生命週期管理,爲湖南新能源電池、先進儲能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多維度保障鎳、鈷資源供應鏈安全。

長沙海關關稅處負責人介紹,粗氫氧化鎳鈷是生產三元鋰電池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也是一種可循環回收利用材料,可以通過對廢舊鋰電池黑粉精煉後獲得,對新能源行業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能有效彌補鎳、鈷等礦產資源的不足。另外,新能源關鍵原材料回收利用是目前國際新能源行業的重要課題,許多國家對鋰電池的最低迴收率及材料回收相繼作出規定,建立鋰電池全生命週期管理成爲了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此前,粗氫氧化鎳鈷在我國稅則沒有具體列明,企業進口申報不便,且稅率較高。2023年,長沙海關聚焦湖南綠色低碳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後赴省內多家新能源行業重點企業開展稅政調研,摸清商品屬性特點、行業標準、發展動向,結合湖南企業訴求,提出了新增粗氫氧化鎳鈷稅號的具體稅則調整建議,並被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採納。根據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2024年關稅調整方案》,粗製氫氧化鎳鈷單列稅號,在我國進出口貿易中有了專屬的“身份證”。

進口商介紹,粗氫氧化鎳鈷單列稅號後,進口關稅稅率爲3%,相較於以往無稅號時適用的6.5%的稅率,降低了3.5個百分點。同時,該批進口貨物還憑藉自貿協定優惠原產地證書,進口稅率進一步降至零,公司共節約稅費1.8萬元。

(陳誠 王暉 提供素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