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網

船舶行業大週期持續復甦向上,國內外船企業績拐點均已顯現

國內外船舶行業上市公司2023年及2024Q1營業收入同比高增,利潤端大幅扭虧。23年/24Q1國內船舶行業公司合計收入1883.19/407.69億元,同比+18.40%/+45.35%;合計歸母淨利潤33.41/7.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73/5.55億元。23年/24Q1韓國船廠合計營收36.71/10.15萬億韓元,同比+30.62%/+28.65%;23年/24Q1合計營業利潤爲3188/2911億韓元,同比分別增長3.14萬億/3536億韓元。船舶行業大週期持續復甦向上,國內外船企整體同頻共振,2024年業績有望持續向好。

核心觀點

行業毛利率穩步提升,後續高價單釋放下有望進一步增長

國內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整體毛利率穩步提升,2023年毛利率達10.91%,同比+1.84pp;2024Q1毛利率爲10.20%,同比-1.15pp,部分受海工平臺處置影響。韓國船企毛利率整體逐季修復,2023Q4單季度合計毛利率達4.68%,同比+9.68pp;2023年全年合計毛利率達4.88%,同比+10.01pp。船舶行業毛利率主要受新造船訂單價格及原材料成本影響,2022年以來船用鋼板等原材料價格中樞下移,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指數持續上行,行業毛利率整體穩步提升。隨着船廠在手高價船訂單後續進一步交付,毛利率有望進一步恢復。

費用管控能力持續提升,行業整體ROE水平上移

2023年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期間費用率合計8.87%,同比-0.70pp。2024Q1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期間費用率合計爲8.16%,同比-2.59pp。隨着近兩年行業景氣度上行,各大公司訂單快速釋放,規模效用影響下,各公司費用管控能力不斷增強。2023年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淨利率1.77%,同比+2.23pp;2024Q1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淨利率1.81%,同比+1.16pp。2023年國內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整體ROE達1.76%/yoy+2.15pp,韓國船企中韓華海洋/三星重工/HD韓國造船海洋ROE分別爲4.21%/-4.23%/2.68%,同比分別+119.45/+11.84/+4.55pp,行業整體ROE水平上移。

投資建議:國內海外船企利潤端溫和共振轉正,未來業績釋放可期

自2021年新一輪造船大週期啓動以來,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指數持續上漲至2009年後最高水平;2024年1-4月全球新接造船訂單3917萬載重噸/yoy+7.6%,新接訂單金額508億美元/yoy+26.7%。1)船舶行業工藝流程較爲複雜,具有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規模效應顯著、生產區域高要求、配套產業鏈繁多等特點,因此具有極高進入門檻。2)經歷上一輪週期底部的供給格局重構後,全球主要產能集中於日韓兩國手中。同時由於船塢擴建政策及勞動力限制等原因,目前供給端產能整體偏剛性。3)在愈發嚴格的環保政策催化下,船公司老舊船舶更新換代需求有望加速釋放,新造船價在供給端產能偏緊下也有望進一步上行。此外,覆盤看國內海外船企利潤端溫和共振轉正,經營持續改善,未來業績釋放可期。

風險提示:經濟增速不及預期,現金流風險,行業競爭環境惡化。

正文

國內外船企業績拐點均現,整體同頻共振

我們的統計樣本包括了船舶行業9家上市公司,覆蓋船舶設計、零配件製造、船舶總裝製造全產業鏈。根據船舶製造過程中各個階段的主要內容,可大致分爲船舶設計、零配件製造、船舶總裝製造三個環節。爲詳細探討船舶行業23年報及24年一季報業績表現全貌,我們首先挑選了船舶行業6家國內上市企業:中國船舶中國重工中船防務中國動力、天海防務、亞星錨鏈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總結;隨後補充3家韓國上市企業韓華海洋、三星重工、現代重工子公司HD韓國造船海洋的相關信息以把握國內外造船業的共同趨勢。

國內:船舶行業業績拐點顯現,2023年歸母淨利扭虧爲盈

23年/24Q1船舶行業公司合計收入1883.19/407.69億元,同比+18.40%/+45.35%;合計歸母淨利潤33.41/7.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73/5.55億元。全球新造船市場需求活躍,2023年平均生產保障係數(手持訂單量/近3年造船完工量平均值)達到3.5年。在全球造船高景氣度趨勢下,各大船廠高價船訂單陸續交付,2023年及2024年Q1船舶行業公司收入及業績持續增長。2023年,船舶行業公司共計實現銷售收入1883.19億元,同比+18.40%;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33.41億元,同比扭虧爲盈增長40.73億元。2024Q1船舶行業上市公司合計收入407.69億元,同比+45.35%;合計歸母淨利潤7.39億元,同比+301.29%。

船舶行業生產經營主要由新造船訂單驅動,合同負債/存貨持續增長有望保障2024年後續收入及業績增長。2023年全球新接造船訂單1.09億載重噸,同比上升4.8%;截至2023年底,全球手持訂單規模達2.68億載重噸,同比上升7.3%,連續三年增長。目前主要船舶行業上市公司合同負債/存貨等顯示新簽訂單及在手訂單的指標保持高增,鎖定未來收入和業績的增長。2023年船舶行業上市公司合計存貨895.97億元,同比+14.12%,合同負債(預收賬款)合計爲1393.00億元,同比+29.64%。24Q1年船舶行業上市公司合計存貨920.03億元,合同負債(預收賬款)合計爲1490.05億元,較2023年底持續增加。各公司存貨及合同負債總額持續增加,可間接證明各家公司在手訂單持續增長,有望保障公司後續收入、業績增長。

海外:2023年以來韓國船廠營收持續高增,營業利潤大幅扭虧

23年/24Q1韓國船廠合計營收36.71/10.15萬億韓元,同比+30.62%/+28.65%。2023年韓華海洋/三星重工/HD韓國造船海洋營收分別爲7.41/8.01/21.30萬億韓元,同比分別+52.43%/+34.73%/+23.09%;2024年第一季度韓華海洋/三星重工/HD韓國造船海洋營收分別爲2.28/2.35/5.52萬億韓元,同比分別+58.60%/+46.28%/+13.90%。

2023Q3以來韓國船廠合計營業利潤同比大幅扭虧。23年/24Q1合計營業利潤爲3188/2911億韓元,同比分別增長3.14萬億/3536億韓元。其中韓華海洋/三星重工/HD韓國造船海洋23年營業利潤分別爲-1967/2333/2823億韓元,同比增長1.42/1.09/0.63萬億韓元;24Q1營業利潤分別爲530/779/1602億韓元,同比增長1160/583/1792億韓元。

行業資產規模提升,現金流大幅改善

行業資產規模持續提升,資產負債率在合同負債推動下增長至較高水平。2024年第一季度,船舶行業上市公司總體資產規模達5351.06億元,同比+7.76%;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率達60.6%,同比-1.57pp。資產規模提升一方面是因爲船舶上行週期下,各公司積極進行資產擴張以滿足產能需求;另一方面在於全球造船大型化、高端化、環保化趨勢下,對船舶行業在規模、基礎設備、材料工藝及環保技術上提出了更高要求,船廠需要進行裝備的升級換代和船塢翻新改造。

23年/24Q1,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分別爲279.80/276.15億元,同比+7.64%/+4.61%;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分別爲309.97/-82.30億元,同比+1451.09%/-13.71%。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應收賬款持續增長,間接表示行業高景氣度下造船業務擴張趨勢。2023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同比高增主要系船舶行業公司開始收回2022年行業復甦初期簽訂的訂單的發貨款、驗收款及尾款,因此現金流表現較好。

船舶行業毛利率穩中有升,長期向好

國內船舶行業公司毛利率穩中有升,2023年毛利率同比+1.84pp。2023年,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整體毛利率達10.91%,同比+1.84pp,2024Q1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毛利率爲10.20%,同比-1.15pp。船舶行業毛利率主要受新造船訂單價格及原材料成本影響,2022年以來船用鋼板原材料價格保持穩定的同時,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指數持續上行,因此行業毛利率穩步提升。隨着船廠在手高價船訂單後續進一步交付,毛利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韓國船企毛利率逐季修復,2023年全年合計毛利率4.88%,同比+10.01pp;其中Q4單季度合計毛利率達4.68%,同比+9.68pp。2023年全年韓華海洋/三星重工/HD韓國造船海洋毛利分別爲988.12億/6454.79億/1.05萬億韓元,同比分別增長1.45/1.11/0.68萬億韓元;對應毛利率分別爲1.33%/8.06%/4.92%,同比+29.05/+15.83/+2.80pp。

費用及減值管控能力持續提升,行業平均ROE整體上移

精細化管理持續提升費用管控能力,減值損失收入佔比維持低位。2023年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期間費用率合計爲8.87%,同比-0.70pp。2024Q1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期間費用率合計爲8.16%,同比-2.59pp。各家公司費用管控能力持續提升。減值方面,2023年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減值損失合計15.38億元,收入佔比0.82%,同比-1.61pp;2024Q1,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減值損失合計0.28億元,收入佔比0.07%,同比+0.05pp。

2023年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淨利率1.77%,同比+2.23pp;2024Q1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淨利率1.81%,同比+1.16pp。受益於行業費用管控能力持續提升及減值損失佔比降低,2023及24Q1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淨利率變化幅度相對毛利率呈現較好趨勢。2023年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淨利率1.77%,同比+2.23pp;2024Q1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淨利率1.81%,同比+1.16pp。

2023年國內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整體ROE達1.76%,同比+2.15pp。2023年船舶行業上市公司整體ROE達1.76%,同比+2.15pp。分公司看,亞星錨鏈、中國船舶、天海防務、中國動力、中船防務、中國重工ROE分別爲7.06%、6.27%、5.48%、2.15%、0.30%、-0.94%;從ROE提升幅度來看,中國船舶、亞星錨鏈、中國重工、中國動力、天海防務、中船防務提升幅度分別爲+5.90pp、+2.40pp、+1.68pp、+1.23pp、-2.54pp、-4.12pp。

2023年韓華海洋/三星重工/HD韓國造船海洋ROE分別爲4.21%/-4.23%/2.68%,同比分別+119.45/+11.84/+4.55pp。韓國船企盈利能力弱於國內船廠的原因主要爲兩方面:在行業低谷時期,韓國船廠的資產包袱更重,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嚴重拖累了船廠財務表現;行業週期復甦時期,韓國船企因缺少適齡勞動力導致勞動力成本高昂和產能提升受限,盈利能力落後於國內船企。

投資建議

船舶行業復甦大週期趨勢下,產業鏈各環節公司有望持續受益。自2021年新一輪造船大週期啓動以來,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指數持續上漲至2009年後最高水平;2024年1-4月全球新接造船訂單3917萬載重噸/yoy+7.6%,新接訂單金額508億美元/yoy+26.7%。1)船舶行業工藝流程較爲複雜,具有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規模效應顯著、生產區域高要求、配套產業鏈繁多等特點,因此具有極高進入門檻。2)經歷上一輪週期底部的供給格局重構後,全球主要產能集中於日韓兩國手中。同時由於船塢擴建政策及勞動力限制等原因,目前供給端產能整體偏剛性。3)未來,在愈發嚴格的環保政策催化下,船公司老舊船舶更新換代需求有望加速釋放,新造船價在供給端產能偏緊下也有望進一步上行,船舶產業鏈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風險提示

經濟增速不及預期:機械板塊處於製造業的中游,受經濟景氣度影響嚴重,如果經濟增速不及預期,將導致整體機械板塊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現金流風險:如果經營活動現金流淨流出有擴大的趨勢,則將導致公司實際現金流的喫緊,對於公司整體經營造成較大影響。

行業競爭環境惡化:不管是先進製造業,還是在傳統週期產業,行業內部健康的競爭格局是企業盈利的基礎。若行業出現惡性競爭,通過過度打壓價格等方式搶佔市場份額,將導致行業整體及公司自身盈利能力的惡化,對企業帶來負面影響。

本文編選自“華泰睿思”,作者:倪正洋、邵玉豪;智通財經編輯:馬火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