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感”“清新”“鄰家男孩”是許多觀衆對費啓鳴的第一印象,這也讓其在近年備受青春劇導演的青睞。當費啓鳴接到《少年巴比倫》的劇本時,李光南在他看來是個偏“功能性的角色”,但他對錶演的追求不僅如此。爲了將這個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他與導演和製片反覆溝通討論,將角色弧光補充完整。

“我希望我演的角色是一個真正的‘人’,無論是好還是壞,觀衆都可以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這是作爲演員的費啓鳴給自己的目標。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他在劇組剛完成一整天的拍攝。即使當時他身體有些不適,但從電話另一端傳來的聲音依舊響亮、言語自然輕快,讓你絲毫感受不到他疲憊的狀態。或許這正是他身上那種可貴的“少年感”:真實、活力,永遠積極,絕不內耗。



1

重塑一個“功能性角色”

“希望能得到觀衆的理解”

在此前的影視作品與綜藝節目中,費啓鳴展現出的陽光、開朗的“喜劇人”特質吸引到了《少年巴比倫》的導演,“我身邊的工作人員、經紀人都會覺得我有點好笑,總會發生一些很蠢的事情,什麼下巴脫臼了、喫蘑菇中毒了……(導演)他們也覺得我比較搞笑、有趣,因爲李光南這個角色原本的作用其實就是活躍氣氛。”

費啓鳴坦言,在他最初看到的那版劇本里,李光南是個“偏功能性的角色”,“跟很多青春劇的男二、男三的屬性一樣,基本就是在輔助男女主角的感情線。”但費啓鳴對錶演的渴望並不止於此,他希望自己塑造的角色能夠有血有肉、真實立體。“我想要讓李光南跟別人不一樣,我就不能夠只完成導演跟編劇的基礎要求,我一定要爲他賦予一些東西。”



於是,費啓鳴與導演和製片人見面,認真地聊了聊李光南這個人物的故事,將他的原生家庭、成長、事業、感情線都補充得完整而豐富。“我覺得任何人做事、說話都要有一個原動力。”在費啓鳴看來,李光南這個人物的行爲動機在於原生家庭的缺陷、經濟條件上的不足,“他其實就是需要錢,爲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好,爲了能夠跟心愛的人在一起,他需要瘋狂地賺錢,所以他可能走過歪路,背叛過朋友,這讓他後面所有的行爲邏輯合理了。”

費啓鳴希望自己演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正兒八經的人”,有充分的動機、完整的弧光,能讓自己和觀衆理解、共情。“我希望自己演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我發自內心喜歡的角色。如果一個演員不愛自己的角色,那演出來的這個角色,觀衆也不會愛。如果將來有一天我能做到讓每一個角色都得到觀衆的理解,我就覺得我自己成了。”

2

拍戲就是要“苦中作樂”

回憶劇組生活“好玩又中二”

回憶起《少年巴比倫》的拍攝過程,費啓鳴用“好玩”和“中二”描述那段熱血時光:“到了汕頭之後,大家每天都滿城找喫的喝的,有時候莫名其妙地一起淋雨、繞着大馬路跑,有時候拍戲拍了一個通宵,收工之後還不想回去睡覺,就一起去喫早飯”,他說:“人生不就是苦中作樂嗎,大家在4個月把工作跟生活融在一塊兒,感覺日子好像也沒有那麼難熬。”

《少年巴比倫》的主演們大部分都是“e人”,少年之間從不缺共同話題,相處起來也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用不了多久就打成一片。劇中飾演李光南好兄弟路小路的侯明昊,和費啓鳴一樣愛騎摩托車,在圈內也有不少共同好友,兩個男孩在片場朝夕相處,很快就成爲了好朋友。演員之間的默契和火花,也能反哺到劇中的人物關係,讓羣像戲更自然生動。“因爲我們在生活裏就足夠親近跟熟悉,很多東西帶到戲裏的時候就不需要刻意去設計什麼走位或者節奏,就會有很多本能的反應。”



雖然劇中的時代背景設置在上世紀90年代初,但費啓鳴相信,人物的情感並不會隨着時代環境發生變化,生於1996年的他並不難理解、共情那個年代的人物關係。“我覺得朋友非常重要,像李光南和路小路的關係,我覺得就很像我和老家的發小。在你脆弱、需要傾訴、分享快樂的時候,都會有這麼一個人在陪伴着你,你也相信他可以永遠無條件地站在你身邊,我覺得這樣的關係其實是非常難得且值得去珍惜的。”

3

積極行動

對抗“被動”

許多青年演員都會擔心被某一類型的作品或角色“定型”。出道以來,演過不少青春題材片的費啓鳴面對這一問題時,則顯得鬆弛和通透,擁有一顆難得的平常心:“我覺得演員的本質就是要演好戲,在我這個年紀,我還沒有感受到自己能夠將某一類角色演到爐火純青。我選擇的每一部戲都是在當下找我的劇本當中,和我的適配度最高、我也最有創作慾望的。無論它是否類型相似,我都要去認真把它演好。”



而即便都是青春劇,每個角色也會帶來不一樣的挑戰。費啓鳴告訴記者,演李光南這個角色最大的難點在於其成長的跨度,劇中的他從年少無知到籌錢創業、失敗後又翻身,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要將人物不同的人生階段詮釋精準,這讓人生閱歷有限的費啓鳴感到壓力。他提到劇集尾聲,李光南妻子“小噘嘴”腿斷的那場重場戲,“我沒有經歷過(這麼巨大的傷痛),只能純靠代入角色去完成。導演爲了保證我的情緒,是用一鏡到底的方法來拍的,其他演員的狀態、現場的氛圍也讓我感到非常真切,讓我能夠找到情緒。這場戲應該一共演了4條,情緒很大,非常累,但最後的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作爲演員,面對行業越發激烈的競爭,長期處於一個“被挑選”的狀態,費啓鳴也難免會有焦慮和挫敗感。但樂觀、積極的他懂得用實際行動來對抗被動的處境,儘自己所能爭取想要的,避免消極內耗。“我的焦慮主要來自於羨慕,因爲會看到很好的角色、很好的劇本、很好的團隊,但我可能沒演上。但是什麼工作不被動?我覺得沒有不被動的工作。如果我遇到特別想演的劇本,我會去爭取,我在網上看到組訊,也會發給我的經紀人,我說能幫我去問一下嗎?有沒有可以去試戲的角色?我覺得當我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就已經不被動了。”

少年人的世界裏沒有自怨自艾,只有全力以赴。哪怕橫衝直撞,哪怕沒有結果,也要一片熱忱地勇往直前。“如果覺得這個角色想演,我就去試、去努力,哪怕被拒絕,也會有人告訴你是因爲你的名氣不合適,還是因爲你的演技不合適,還是因爲你的身高、長相外形條件不合適。至少知道了理由,也比在家自我內耗要好很多。”也正是這份敢闖不怕輸、積極進取的精神,才成就了《少年巴比倫》裏那個獨一無二、有血有肉的李光南。

採寫:南都記者 朱雯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