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5月17日集中通報一批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江西省鄱陽湖保護修復不力,生態環境問題多發。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江西省發現,南昌、九江、上饒多地的鄱陽湖區仍然存在大量人爲建造的矮小圍堤,同時還有盜魚團伙用拉網、電魚等方式非法捕撈。2022年至2023年,鄱陽湖內發現有5頭江豚死於漁網或漁網線纏繞。九江廬山市砂石碼頭違規非法施工,放任油污污染周邊湖面。督察組在現場暗訪時看到一頭小江豚正在一片油污中拼命掙扎。督察組還發現,鄱陽湖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突出。當地有關部門監管缺位、工作不力,導致鄱陽湖保護修復中的相關問題長期存在。

《中國環境報》披露了此次暗訪經過。

據報道,今年3月24日,督察組暗查發現,違規疏浚船隻發生漏油事故,一頭小江豚被困油污區域。


3月24日,督察組暗查發現,違規疏浚船隻發生漏油事故,一頭小江豚被困油污區域(來源:“生態環境部”微信公衆號)

“是江豚!”督察人員不敢相信眼前的畫面。在距離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2.7公里的水面上,一頭小江豚在油污裏轉圈、掙扎,想找到逃離油污的路,但都失敗了。

九江廬山市有關部門的一位同志對此說,“絕對不可能是江豚!它只是條大青魚。”

“怎麼可能是青魚,這麼明顯的江豚特徵,沒有背鰭。需要立刻救助!”在督察人員糾正後,這位同志隨即又說那可能是黑魚或者水獺。

經過督察人員反覆說明,這位同志終於承認這是一隻小江豚,並解釋,這只是小概率事件。

據報道,小江豚被發現後,由於當時沒有救助條件,督察人員在專家的指導下,只能請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驅離,引導小江豚游出油污區域。

督察人員發現江豚的位置是九江港星子港區沙山作業區綜合碼頭建設現場,該項目位於廬山市星子鎮沙山村。2024年3月督察組暗查發現,該工程正在進行疏浚作業。3月22日和24日,疏浚船隻兩次發生漏油事故,建設單位江西省港口集團既未報告也未採取應急處置措施,放任油污污染周邊湖面。



2022年至2023年鄱陽湖內有5頭江豚死於漁網或漁網線纏繞 視頻截圖

這裏距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僅2.7公里,項目建設是否考慮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關於《九江港星子港區沙山作業區綜合碼頭一期工程對鄱陽湖重要水生生物及其棲息地影響專題論證報告》,詳細評估了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其中提到了對江豚的影響。同時表明,工程水下施工應避開魚類產卵繁殖期(3—6月)及魚苗攝食育肥期,選擇12月—次年2月的枯水季節進行,但要主要觀察江豚的遷移情況,避免對江豚造成傷害。因此,該工程在3月進行疏浚作業屬於違規操作。

江豚是長江現存唯一的鯨豚類動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檢驗長江大保護成效和長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物種。曾經由於過度捕撈等人類活動影響,江豚瀕臨滅絕。根據農業農村部公佈的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結果,2022年,長江江豚數量達到1249頭,實現歷史性止跌回升。

而這千餘頭江豚,有接近一半生活在鄱陽湖。2022年的調查顯示,鄱陽湖江豚種羣數量約爲492頭,分佈範圍逐步擴大。這也說明鄱陽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江豚保護措施有力有效。小江豚被困油污事件說明,其生境保護工作是存在漏洞的。

報道顯示,督察人員在當地取證非法捕撈時,還遭遇了威脅。

督察人員回憶,當時在九江廬山市湖區特別是長湖圩內,有十幾人的盜魚團伙用拉網、電魚等方式非法捕撈。督察人員想用無人機拍照,被盜魚者阻撓。

與督察人員對話的人態度惡劣,在督察人員堅持拍照取證後準備離開時,他還趴在督察人員車窗處威脅。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通報該典型案例時指出,江西省有關部門和南昌、九江、上饒沿湖三市對“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到位,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視不夠,監管缺位、工作不力,攻堅克難力度不足,導致鄱陽湖保護修復中的相關問題長期存在。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覈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5月17日,江西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省委書記尹弘主持會議。會議聽取了關於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公開江西省第一個典型案例有關情況的彙報。會議強調,這次曝光的典型案例指出了“鄱陽湖保護修復不力,生態環境問題多發”的問題,充分反映出有的地方對貫徹落實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不到位,監管缺失、工作不力。要認真反思、照單全收,主動認賬領賬,分析原因、釐清責任,堅決抓好整改整治。要堅持邊督邊改、立行立改,抓緊制定整改方案,落實主體責任,細化完善舉措,確保整改實效。要堅持舉一反三,系統整體推進鄱陽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提升鄱陽湖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切實守護好一湖清水。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生態環境部”微信公衆號、中國環境報、江西日報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