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單邊強制措施對人權負面影響問題特別報告員杜晗5月6日至17日訪華,期間她走訪了北京、深圳、新疆等地,收集第一手資料,調查美國等西方國家實施單方面制裁對中國企業、民衆享有人權造成的不良影響。17日下午杜晗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此訪的初步調查成果,並明確表示,單邊制裁不得用作針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工具和經濟脅迫手段。



杜晗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初步調查成果 視頻截圖

單邊制裁損害中國經濟與百姓人權

爲期12天的訪問,杜晗會見了中方的非政府組織、協會、學術機構和企業的相關人員,收集到許多關於單邊制裁對企業生產、民衆生活等社會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的報告。其中新疆受到的影響尤爲嚴重,在全球市場佔很大比重的棉花、西紅柿等農產品,以及光伏產業等,因制裁遭受多重衝擊。

在訪問中杜晗瞭解到,很多外國企業擔心他們與中國企業發生關聯而遭受二級制裁,便停止了業務往來,這種過度遵守的問題,也使得中國企業的營業額大幅下降,同時損失了海外市場,尤其是美國和加拿大的市場。就新疆而言,由於與新疆有任何關聯,都面臨制裁和扣押以及隨之而來的“聲譽受損”的風險,很多企業因爲害怕制裁而在參與涉及新疆實體的供應鏈時猶豫不決。

自2017年以來,美國對中國實施了單邊制裁,並實施出口管制、指認公司官員並展開刑事調查。隨後,美國進一步實施了與新疆和香港有關的制裁和限制措施,並將制裁對象擴大到農業、貿易、新技術和綠色技術、能源、金融等多個主要部門。

對人文交流與科學合作產生負面影響

杜晗指出,這些制裁除了損害中國的經濟與民生外,還對人文交流與科學合作產生負面影響。

據中國學者反映,一些國家以國家安全爲由,將中國多所著名大學和研究中心列入制裁名單,中國與外國機構之間的交流項目、獎學金和聯合研究項目被中斷,中國學生和學者在求學或從事學術和專業工作時,因爲他們的中國背景就喪失了很多機會,甚至在入境時,會被以國家安全爲由拒絕入境或接受漫長的盤查。

針對中國、中國公司或個人的單方面制裁不符合國際法

杜晗指出,針對中國、中國公司或個人的單方面制裁不符合國際法,她舉例,美國以強迫勞動爲由對新疆實施的制裁,嚴重破壞了訴諸司法的機會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

她說,現在只要和新疆有任何關係,就會被指稱是跟“強迫勞動”相關。而被指稱的一方需要去舉證證明自己的清白。這完全是舉證責任倒置。按國際法,我們一般做“無罪推定”,即一個人是無罪的,直到他被證明有罪。現在美國則完全反過來,這就違反了國際法最基本的內容。


美國自2017年以來對中國實施了單邊制裁,圖爲中美國旗 資料圖

取消和暫停所有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而對中方實施的單方面制裁

杜晗指出,各國有采取措施保護各種安全的自由,也認可各國在任何經濟部門,包括高科技和新技術領域,發展、獲得或保持相對優勢的意圖,但這些都不能成爲實施單方面制裁的法律依據。相反,所採取的任何單方面措施都應首先符合國際法律義務。

她呼籲:“制裁方取消和暫停所有未經聯合國安理會授權而對中國、中國公民和中國公司實施的單方面制裁。任何善意或保護國家外交、經濟或技術利益的提法都不能作爲單方面制裁的理由或依據,因爲這違反國際法,並最終導致侵犯人權。”

她表示,歡迎中國通過其制定的反制裁和“阻斷”立法,並認爲這是爲最大限度地減少過度遵守和保護中國實體和個人的權利而採取的進一步措施。

杜晗認爲,對於單邊制裁的過度遵守,其危害不亞於制裁本身。在域外實施單邊制裁是非法的,她呼籲制裁國,應有效解決其域內企業和其他實體過度遵守制裁的問題,以減輕或完全消除任何不利的人道主義影響。

延伸閱讀:

美國對華加徵新關稅 耶倫:希望不會看到中國重大回應

“中國可能對此作出重大回應。”

當地時間13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談及美國即將加徵新的對華關稅時聲稱,美國“希望不會看到中國的重大回應”,“但這總是可能發生的”。當天,耶倫再度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稱美國無意與中國在經濟上“脫鉤”,重新配置的對華關稅將“更具戰略性”。

早前有報道稱,拜登政府本週將宣佈針對電動汽車等關鍵戰略產業徵收新的對華關稅,其中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的關稅將從27.5%上調至102.5%,其他產業將增加一倍或兩倍。

彭博社分析認爲,美國此次加徵關稅主要是“象徵性的”,因爲被納入加稅範圍的中國產業、特別是電動汽車產業並不依賴美國市場。另外,拜登政府已向美國光伏產業發出信號,會將太陽能電池板組件的生產設備等產品排除在本次加稅產品之外。


耶倫 資料圖(視覺中國)

綜合《南華早報》、路透社報道,耶倫13日向彭博電視臺表示,美國官員已向中國明確表示,他們能重新配置前總統特朗普於2018年首次進行的加徵關稅措施,使其更具戰略性,耶倫稱,任何關稅改變都將只針對狹隘目標。

耶倫揚言,希望中國能夠認識到,“美國的行動是有針對性的”,同時她拒絕猜測中國可能會採取的回應措施,“我們將努力保持行動的針對性,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耶倫說。

2018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挑起中美經貿摩擦。2021年以來,拜登政府不僅延續了加徵關稅措施,還鼓譟對華“脫鉤斷鏈”“去風險”,打造“小院高牆”,嚴重破壞全球經貿體系。一段時間以來,以耶倫爲代表的美國政客不斷搬出“中國產能過剩”的論調,試圖遏制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崛起。

如今美國又要在關稅上做出動作,是否代表美國有意與中國打一場新的貿易戰?耶倫當天就此問題向記者表示,美國政府正在“努力穩定”中美經濟關係。“我們不希望在經濟上脫離中國,但我們的確認爲競爭環境應該更公平”。耶倫還誣衊說,中國正在採取大量補貼等不公平做法。

她聲稱,中國正在針對先進製造業的投資推行明確的產業政策,“這會導致全球產能過剩,從而使美國企業的競爭力蕩然無存”。

此前彭博社報道稱,美國衆多分析師、行業工會等警告,華盛頓挑起的這場對華加徵關稅的“權力遊戲”不僅將反傷美國經濟,還可能招致中國反擊。

“如果對華壁壘升高,中國人會對我們做同樣的事情嗎?”美國韋德布什證券公司資深分析師、特斯拉長期多頭丹·艾夫斯日前對此表示,“‘報復’有可能發生。這場權力的遊戲會繼續上演。”

關於拜登政府有關維持對華關稅政策對重振美國製造業具有所謂“戰略意義”的說法,美國最大製造業工業貿易協會——全美製造商協會會長傑伊·蒂蒙斯2月在華盛頓出席活動時表示明確反對。他認爲,關稅政策實際起到反作用,正禍及美國製造業,美國政府未來不應再對中國產品徵收更多的進口關稅。

5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時,有記者就拜登政府將宣佈加徵對華新關稅進行提問。

“具體情況請你向主管部門詢問。”林劍指出,美國上屆政府對華加徵301關稅,嚴重干擾了中美正常的經貿往來,已被世貿組織裁定違反世貿規則。美方不但不糾正錯誤做法,反而繼續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所謂的301關稅複審程序,要進一步增加關稅,這是錯上加錯。

林劍表示,我們敦促美方切實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取消全部對華加徵關稅,更不得增加關稅。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