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中國臺灣女星被陌生人設爲貸款緊急聯繫人,遭催收人員騷擾的新聞引發關注。

據媒體報道,中國臺灣女星劉樂妍自述,陌生人周某在度小滿借貸時,緊急聯繫人留了她的姓名、電話。因周某欠錢不還,度小滿頻繁致電併發短信給她,讓她提醒周某還款。儘管劉樂妍已反覆說明自己不認識周某,催債人員仍不分晝夜地對她進行騷擾。

5月14日,劉樂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事情發生在去年12月,經她多次在網絡平臺發聲並進行投訴,“對方纔說不會再騷擾我了”。但同時她也擔心,“還好我在網上有兩三百萬粉絲,把它(度小滿騷擾的視頻)發抖音、西瓜、百度,一直髮微博跟它死磕到底,度小滿才放過我。但如果是一個沒有粉絲的普通人,你說他怎麼辦?怎麼擺脫這種騷擾?”


▲劉樂妍微博截圖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爲互聯網金融平臺,度小滿主要從事信貸、財富管理等業務。長期以來,不斷有人在社交平臺宣稱自己莫名其妙成爲度小滿貸款緊急聯繫人,不堪其擾。

5月16日,紅星新聞記者致電度小滿官方客服詢問此事。客服人員表示,平臺系統會在放貸時對借貸人的綜合情況進行審覈,“只有部分緊急聯繫人會進行電話覈實”。如像報道中所稱,出現緊急聯繫人與借貸人並不認識的情況,當事人可以向客服反映,他們會派專員進行覈實確認並給予回覆。

該客服人員還表示,如果借款存在逾期情況,度小滿有權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催收,並將借款協議內約定的個人信息提供給第三方機構用於催收工作。

此外,另一名度小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出現被陌生人設爲緊急聯繫人的情況,可能是由於運營商二次放號,或個人信息泄露等原因造成的,“因爲每個人遇到的問題都會有差異,具體得分是什麼情況。遇到了我們一定會及時處理。”

那麼,借貸平臺是否有權對緊急聯繫人催收呢?

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表示,設置緊急聯繫人的目的是當借款人發生意外時,通過聯繫緊急聯繫人,能夠及時瞭解借款人真實近況。原則上,應當覈實緊急聯繫人的身份及其意願,但貸款公司在催款時將緊急聯繫人做泛化使用,甚至“異化”了緊急聯繫人的意義,顯然背離了緊急聯繫人初衷,故而侵犯了緊急聯繫人合法權益。對此,緊急聯繫人可依法維權。

記者注意到,5月15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了《互聯網金融貸後催收業務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指引》規定:“金融機構和第三方催收機構應只向債務人催收,不應向聯繫人催收。”“聯繫人明確拒絕催收人員的請求或要求催收人員不得再聯繫的,催收人員不應再與其聯繫。”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爲,該《指引》由金融協會發布,屬於行業自律文件,在行業自律管理組織及其成員間具有法律效力。若放貸平臺和催收機構加入該協會,將會受到約束和監管。“作爲委託人,放貸平臺負有監管職責,應告知催收機構合理合法催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對於被誤填爲緊急聯繫人的情況,付建表示,當事人可以向借貸平臺投訴,要求刪除其身份信息,停止電話催收行爲。如果催收仍未停止,當事人可以向金融管理部門投訴放貸平臺和催收公司,也可以提起民事訴訟。

紅星新聞記者 羅丹妮 實習生 於欣都

編輯 何先鋒 責編 魏孔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