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微弱的噪声,也能让李怀留从睡梦中惊醒,他会从帐篷里探出头,察看院子周围动静。

自5月10日以来,村庄周边的地面发生明显下陷后,李怀留就一直睡在帐篷里,“以前一觉可以睡到天亮,现在每晚都要醒来好几次,担心房子会塌,担心地面会陷。”

陕西省神木市地域广阔,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以煤炭储量为最。公开资料显示,当地储煤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9%,已探明储量500多亿吨。

李怀留所在的神木市迎宾路街道大柏堡村小墩沟小组的地下,20世纪90年代以前也有数千吨煤被开采出来,被掏空的村庄如今房屋裂缝、地面塌陷,水源干枯,村民的心也一直悬着。

是迁还是留?李怀留迷茫了……


李怀留临时居住的帐篷。

开裂的房屋和留守的村民

5月16日上午8时, 奔流新闻记者从神木市驱车前往大柏堡村小墩沟小组,大约20分钟车程,一路上遇到很多拉煤大车。当地司机刘师傅说,拉煤车最近少了,因为小墩沟小组附近的瑶渠煤业在5月14日被政府叫停了。而这次叫停与小墩沟小组房屋裂缝、地面塌陷有关,该村庄整体处在瑶渠煤业井田范围内。


李侯华家房屋开裂最严重。

走进小墩沟小组,有一种类似“震后”的错觉,房屋墙壁上的裂缝随处可见,窄的如细线,宽的有三四厘米,严重的甚至超过十厘米。有些人家大门上挂着锁,人去屋空,院子周围长满了荒草。

李侯华家的房屋裂缝最严重,内部墙体错位倾斜,砖石裸露,宽一些的裂缝可以轻松伸入拳头,房屋内地面塌陷,厨房的整个灶台开裂变形,瓷砖脱落一地。


李侯华家开裂变形的灶台。

“二哥家的房屋是2014年修建的,2020年左右出现裂缝就再也不敢住了,全家搬到市区租房住。”李侯华的弟弟李启华告诉奔流新闻记者,他家的院墙开裂也十分严重,因为妻子生病不能工作,现在和儿子、瘫痪的母亲仍然在此居住,“都是地陷造成的,每天住着心惊胆战。”

70岁的李怀留也是在2019年修了新房,宽敞的新房内,雪白的墙面上几条裂缝十分醒目。

“以前住的是窑洞,生活好了建了新房,想着一辈子就在这里了,没想到房屋的裂缝一天比一天宽,地基也下陷了。”李怀留不甘心,“好几辈人住过的地方,咋就不行了? ”

刘峰家房屋外墙有了裂痕,院子中央有两个小洞,是2023年7月神木市迎宾路街道办事处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对小墩沟小组煤矿采空区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展开调查留下的痕迹。记者连续向洞里丢了几个石块,洞内传来“咚咚咚”的回声,持续了五六秒。“当时勘查人员钻探验证,证实我们这里是采空区。”自从知道自家房屋地下是采空区后,刘峰一家就不在这里居住了,偶尔会从市区回来看一下房子,“住着心里发慌。”


钻探验证时留下的钻孔。

小墩沟小组村民居住相对分散,村庄内那些开裂的墙缝、张开的洞口,时刻提醒着人们,危险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临。

下陷的地面和消失的水源

村庄沉陷最早出现在2020年,今年逐渐蔓延至全村。

“2020年,有几户村民的房屋出现裂缝,威胁到居住安全,村民开始向街道办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反映,4年来一共反映过7次,但至今没有实质性答复。”村民代表刘万明提供给奔流新闻记者一份情况说明,详细记录了每一次反映问题的时间和理由。从2020年8月到2024年3月,先后向迎宾路街道办事处、神木市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信访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多个部门反映,“神木市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瑶渠煤业)开采给我村小组造成的基础设施破坏、道路塌陷、房屋裂缝、水源干枯等”,但每一次的答复基本都是“正在协调处理”“等待处理”。


地面开裂。

“近两年也有相关部门来勘察裂痕、记录数据、登记信息……而最终的答复也相同:回去后上报再研究。然后就没了下文。”村民李怀成说。

地面塌陷也常伴随着滑坡。“村里的几块耕地也出现大量裂缝,地缝越来越宽,都不敢下地干活去了。”顺着村庄的山路,李怀留、李启华带着奔流新闻记者来到了山上的耕地边。走不多远,一条长达几十米、宽约几十厘米的地缝赫然眼前,深不见底。旁边几座山的山体也已经裂开,还有滑坡痕迹。

“前几天我的一条腿陷进地里,差点掉进裂缝中,吓死人了。”行走中, 李启华的妻子不断重复提醒记者:“往里,不要靠边走……”低头才发现,田埂边缘有很多裂缝。

“种下去好久了才发芽,今年的收成估计也没指望了。”李怀留指着半山腰一块地里的黑豆幼苗说,山上的旱地靠天气,近两年雨水少,山地收成不行。而村里原先那些水地,因为地下采空破坏了水源,也变成了旱地,从去年开始,村里的水井就没水了,日常生活用水是街道办的送水车将水拉来灌进村里的高位水塔供应。


地面开裂。

生活用水都紧张,用水需求较大的养殖户更是举步维艰。冯粉粉是小墩沟小组唯一的养殖户,目前,她家56头牛的饮水问题成了最大的难心事。“我们这儿以前山清水秀,而且在水源源头,邻村小组灌溉农田都用我们这里流出去的水,现在连正常的饮用水都没有了。”

如今,冯粉粉和丈夫每天要开着三轮车去五里外的地方拉水,一天两趟,耗时耗钱,“之前对养牛信心满满,现在这种情况,根本不敢想扩大养殖规模的事了。”

从水资源充沛到水资源枯竭,小墩沟村民的生活变得危机重重。而居住的房屋岌岌可危,也使村民们丧失了对故土的归属感,纷纷选择逃离。

“因为房屋塌陷,吃水不便,这几年多数年轻人搬到了神木市区,目前,村里只剩下几十位老人留守。”村民李文亮说,小墩沟小组现有户籍人口79户233人,常住村民只有16户26人,“不敢也没法住了”。

“悬”空的村庄和保安煤柱

小墩沟小组村民执着地认为,房屋裂缝,土地塌陷,都是源自瑶渠煤业破坏了保安煤柱。

所谓保安煤柱,是指为了保护地表地貌、地面建筑、构筑物和主要井巷,分隔矿田、井田、含水层、火区及破碎带等而留下不采或暂时不采的部分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第31条明确规定:“采矿作业不得擅自开采保安煤柱。”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这里也有煤矿,但大多是小作坊式的,那种规模不会损害到地下水资源。自从瑶渠煤矿进驻之后,一切都变了。”村民赵子荣说,当前的塌陷,可能就是因为“撑村的柱子”被瑶渠煤业破坏了。


地面开裂。

为了验证村民的说法,2021年8月,神木市迎宾路街道办委托西安荣岩地质勘探有限公司,对小墩沟小组房屋保安煤柱范围进行调查,其中包括瑶渠煤业开采中对小组房屋预留保安煤柱的宽度。

调查结论显示,保安煤柱的宽度为32.76米,小墩沟小组房屋实测边界线距离瑶渠煤业最近的综采采空区约为359.76米,距离最近的11515掘进工作面辅助顺槽距离约为63.76米,在安全范围内。

同时,为了验证小墩沟小组所处位置能否继续生产和生活,2023年7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驻小墩沟小组,对采空区展开实地勘查鉴定。

2023年12月份出具的《采空区勘查报告》显示,据现场调查,小墩沟村共有房屋235间,窑洞66孔,有43间房屋出现裂缝,以李永华、李侯华家房屋裂缝最为严重。

据调查,小墩沟小组原有3个煤窑,1号煤窑于上世纪70年代停采,2号煤窑因证件不全于1998年左右关停,3号煤窑开采约2吨煤后关停。

另据工程物探、钻探验证,推测勘查区采空面积为147500平方米,属小煤窑采空。小煤窑开采主体为当时的乡办企业,开采过程没有技术设计,采用人工开挖,以巷道采掘为主,采深小,采深采厚比小。一般来说,采深采厚比越小,地表变形越强烈,产生的危害也越大。由于小煤窑采深小,采深采厚比小,且未支撑,任由顶板自由垮落,地表变形剧烈,多产生较大的裂缝和沉陷坑。地表裂缝的分布与采掘巷道平行。

报告还认为,在周边采矿爆破振动、地震等作用下或地面进行工程建设附加压力作用下,会诱发或加剧采空区塌陷。

报告建议,对采空区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应进行专项设计。同时建议对场区进行专项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工作,查明地表水径流减少、断流干涸原因。

今年4月26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再次出具的小墩沟小组采空区勘查项目地表变形监测工程《工程测量报告》显示,自2023年11月开始至2024年4月结束,共观测了5期,在观测期间,地表及建筑物均处于变形状态,各沉降观测点中,沉降速率最大为0.04mm/d,累计沉降量最大值为-6.06mm。

报告建议,小墩沟小组采矿塌陷区在观测期处于变形状态,采空塌陷区域尚有居民居住,建议持续对采空塌陷区进行变形监测并对采空塌陷区进行灾害治理工作。

“现在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了威胁,大家实在是不敢住了,瑶渠煤业作为造成我村小组地面塌陷房屋裂缝的责任主体,应承担土地治理恢复、经济补偿和移民搬迁安置等方面的责任。”小墩沟小组组长白成向奔流新闻记者表达了村民们的诉求。

明确的诉求和不明确的回应

记者了解到,小墩沟小组与瑶渠煤业的矛盾纠纷由来已久。

瑶渠煤业于2007年11月经陕西省政府批复,于2011年12月开工建设,2014年12月正式投产,属于煤炭资源整合异地置换矿井。


停产中的瑶渠煤业。

“2008年,煤矿准备在小墩沟小组设厂并开井口,由于与村民就补偿问题没有谈妥,我们后来搬迁到附近村庄了,小墩沟小组只是在井田范围之内,并不在开采范围内。”瑶渠煤业总经理段振平告诉奔流新闻记者,小墩沟小组在20世纪90年代就成了老煤窑采空区,而房子裂缝是四五年前,并不是最近发生的。对于村民反映是瑶渠煤业的大型机械开采作业切断了水源,段振平表示,这个情况有待专家论证。

段振平解释,瑶渠煤业11515综采工作面于2023年9月开始生产,根据专业技术规范,该综采工作面影响范围为38.64米,而实际上该综采工作面距离小墩沟小组村民房屋最近处为70.53米,远大于影响范围。“为慎重起见,今年5月14日,神木市能源局已经责令瑶渠煤业该综采工作面停止作业。”

段振平说,瑶渠煤业在开采过程中涉及到小墩沟村的土地赔偿,已经按照政府相应的规定赔付了。

对此说法,多名村民向记者证实,“确实已收到赔偿款,三年前统计村里塌方耕地有900多亩,村里共收到310万元,村民每人分到手大概12000元,剩余款项用作小墩沟小组日常开支。”

在5月14日瑶渠煤业暂停生产后,小墩沟小组村民对瑶渠煤业也提出了相应的补偿要求:1.对塌陷土地进行全面治理,对已塌陷土地进行平整,给村小组新修水地100亩,新修山地1000亩,新修水井3座。如果不进行土地治理恢复,则应按照塌陷土地亩数进行货币补偿;2.对小组耕地、林草地、建筑物进行经济补偿。补偿标准由该煤业与村民具体协商确定;3.按照村小组户籍给村民每人补偿80万元标准。搬迁费标准按照政府规定标准执行;4.瑶渠煤业兑换小组2009年到现在的污染费,兑现每年给每户村民2吨烧火炭。

对于小组村民的这些要求,段振平拒绝了。他始终认为,“小墩沟小组采空区塌陷与瑶渠煤业没有关系,污染费一般是给井口所在小组进行补偿,瑶渠煤矿井口在大湾村红井畔小组,与小墩沟小组无关,村民们要求的赔偿依据不足。”


停产中的瑶渠煤业。

5月16日下午5点,奔流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神木市能源局负责该项工作的张光飞副局长,他给出的答复与段振平基本一致,并明确表示,“小墩沟小组房屋裂缝、土地塌陷等与瑶渠煤业没关系,目前几个部门也在积极配合协调此事,最终还要街道办牵头解决。”

神木市住建局党委副书记刘治国接受奔流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墩沟小组是老煤窑开采所导致的部分房屋受损,2021年和2022年神木市住建局对受损房屋进行鉴定,并按照行业相关政策及时予以处置。2023年3月,神木市住建局对该组48户房屋再次作了鉴定,其中A级19户、B级22户(部分房屋墙体有轻微裂缝,且均为陈旧裂缝;部分屋顶有轻微渗水)、C级1户(即李侯华家房屋,其中一间房屋因院外排水不畅,导致地基轻微下沉,屋内一面非承重隔墙有较大裂缝,该户不在村内居住,城区有安全住房);另有6户长期在外居住,村内房屋已废弃多年,住房评定为安全。

“按照住建部门规定,危房改造对象必须在村连续居住半年以上,如果现住房安全(租房、城里有安全住房)都视为有安全住房。”刘治国表示,住建局负责房屋安全性排查及鉴定,至于村民易地搬迁事宜则需要当地街道办协调解决。

随后,奔流新闻记者来到迎宾路街道办事处。有工作人员表示,“工作专班协调相关部门多方筹措资金,确定对该小组就地实施地质灾害移民搬迁,选址已完成,正在进行移民搬迁建设方案设计。”当记者向负责此项工作的街道办武装部长陈远帆证实此事时,对方不接电话也不回复信息,但其办公室门口悬挂的去向牌显示“在岗”。

多名村民向记者表示,街道办只是初步划定易地搬迁地块,具体怎么搬、房屋谁来建、建成什么样等细节问题都没有和村组长以及村民协商过,“已经糊弄村民4年了,每次纸上谈兵,村民对街道办失去了信任和信心。”

在帐篷里住了快一周了,何时才能有安全的居所,李怀留心底的疑问,就像这个 “悬空”的村庄一样,悬而未决。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欧阳海杰 张秀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