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微弱的噪聲,也能讓李懷留從睡夢中驚醒,他會從帳篷裏探出頭,察看院子周圍動靜。

自5月10日以來,村莊周邊的地面發生明顯下陷後,李懷留就一直睡在帳篷裏,“以前一覺可以睡到天亮,現在每晚都要醒來好幾次,擔心房子會塌,擔心地面會陷。”

陝西省神木市地域廣闊,蘊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以煤炭儲量爲最。公開資料顯示,當地儲煤面積達4500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59%,已探明儲量500多億噸。

李懷留所在的神木市迎賓路街道大柏堡村小墩溝小組的地下,20世紀90年代以前也有數千噸煤被開採出來,被掏空的村莊如今房屋裂縫、地面塌陷,水源乾枯,村民的心也一直懸着。

是遷還是留?李懷留迷茫了……


李懷留臨時居住的帳篷。

開裂的房屋和留守的村民

5月16日上午8時, 奔流新聞記者從神木市驅車前往大柏堡村小墩溝小組,大約20分鐘車程,一路上遇到很多拉煤大車。當地司機劉師傅說,拉煤車最近少了,因爲小墩溝小組附近的瑤渠煤業在5月14日被政府叫停了。而這次叫停與小墩溝小組房屋裂縫、地面塌陷有關,該村莊整體處在瑤渠煤業井田範圍內。


李侯華家房屋開裂最嚴重。

走進小墩溝小組,有一種類似“震後”的錯覺,房屋牆壁上的裂縫隨處可見,窄的如細線,寬的有三四釐米,嚴重的甚至超過十釐米。有些人家大門上掛着鎖,人去屋空,院子周圍長滿了荒草。

李侯華家的房屋裂縫最嚴重,內部牆體錯位傾斜,磚石裸露,寬一些的裂縫可以輕鬆伸入拳頭,房屋內地面塌陷,廚房的整個竈臺開裂變形,瓷磚脫落一地。


李侯華家開裂變形的竈臺。

“二哥家的房屋是2014年修建的,2020年左右出現裂縫就再也不敢住了,全家搬到市區租房住。”李侯華的弟弟李啓華告訴奔流新聞記者,他家的院牆開裂也十分嚴重,因爲妻子生病不能工作,現在和兒子、癱瘓的母親仍然在此居住,“都是地陷造成的,每天住着心驚膽戰。”

70歲的李懷留也是在2019年修了新房,寬敞的新房內,雪白的牆面上幾條裂縫十分醒目。

“以前住的是窯洞,生活好了建了新房,想着一輩子就在這裏了,沒想到房屋的裂縫一天比一天寬,地基也下陷了。”李懷留不甘心,“好幾輩人住過的地方,咋就不行了? ”

劉峯家房屋外牆有了裂痕,院子中央有兩個小洞,是2023年7月神木市迎賓路街道辦事處委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對小墩溝小組煤礦採空區及地面塌陷地質災害展開調查留下的痕跡。記者連續向洞裏丟了幾個石塊,洞內傳來“咚咚咚”的回聲,持續了五六秒。“當時勘查人員鑽探驗證,證實我們這裏是採空區。”自從知道自家房屋地下是採空區後,劉峯一家就不在這裏居住了,偶爾會從市區回來看一下房子,“住着心裏發慌。”


鑽探驗證時留下的鑽孔。

小墩溝小組村民居住相對分散,村莊內那些開裂的牆縫、張開的洞口,時刻提醒着人們,危險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來臨。

下陷的地面和消失的水源

村莊沉陷最早出現在2020年,今年逐漸蔓延至全村。

“2020年,有幾戶村民的房屋出現裂縫,威脅到居住安全,村民開始向街道辦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反映,4年來一共反映過7次,但至今沒有實質性答覆。”村民代表劉萬明提供給奔流新聞記者一份情況說明,詳細記錄了每一次反映問題的時間和理由。從2020年8月到2024年3月,先後向迎賓路街道辦事處、神木市政府、陝西省人民政府信訪局、國家鄉村振興局等多個部門反映,“神木市瑤渠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瑤渠煤業)開採給我村小組造成的基礎設施破壞、道路塌陷、房屋裂縫、水源乾枯等”,但每一次的答覆基本都是“正在協調處理”“等待處理”。


地面開裂。

“近兩年也有相關部門來勘察裂痕、記錄數據、登記信息……而最終的答覆也相同:回去後上報再研究。然後就沒了下文。”村民李懷成說。

地面塌陷也常伴隨着滑坡。“村裏的幾塊耕地也出現大量裂縫,地縫越來越寬,都不敢下地幹活去了。”順着村莊的山路,李懷留、李啓華帶着奔流新聞記者來到了山上的耕地邊。走不多遠,一條長達幾十米、寬約幾十釐米的地縫赫然眼前,深不見底。旁邊幾座山的山體也已經裂開,還有滑坡痕跡。

“前幾天我的一條腿陷進地裏,差點掉進裂縫中,嚇死人了。”行走中, 李啓華的妻子不斷重複提醒記者:“往裏,不要靠邊走……”低頭才發現,田埂邊緣有很多裂縫。

“種下去好久了才發芽,今年的收成估計也沒指望了。”李懷留指着半山腰一塊地裏的黑豆幼苗說,山上的旱地靠天氣,近兩年雨水少,山地收成不行。而村裏原先那些水地,因爲地下采空破壞了水源,也變成了旱地,從去年開始,村裏的水井就沒水了,日常生活用水是街道辦的送水車將水拉來灌進村裏的高位水塔供應。


地面開裂。

生活用水都緊張,用水需求較大的養殖戶更是舉步維艱。馮粉粉是小墩溝小組唯一的養殖戶,目前,她家56頭牛的飲水問題成了最大的難心事。“我們這兒以前山清水秀,而且在水源源頭,鄰村小組灌溉農田都用我們這裏流出去的水,現在連正常的飲用水都沒有了。”

如今,馮粉粉和丈夫每天要開着三輪車去五里外的地方拉水,一天兩趟,耗時耗錢,“之前對養牛信心滿滿,現在這種情況,根本不敢想擴大養殖規模的事了。”

從水資源充沛到水資源枯竭,小墩溝村民的生活變得危機重重。而居住的房屋岌岌可危,也使村民們喪失了對故土的歸屬感,紛紛選擇逃離。

“因爲房屋塌陷,喫水不便,這幾年多數年輕人搬到了神木市區,目前,村裏只剩下幾十位老人留守。”村民李文亮說,小墩溝小組現有戶籍人口79戶233人,常住村民只有16戶26人,“不敢也沒法住了”。

“懸”空的村莊和保安煤柱

小墩溝小組村民執着地認爲,房屋裂縫,土地塌陷,都是源自瑤渠煤業破壞了保安煤柱。

所謂保安煤柱,是指爲了保護地表地貌、地面建築、構築物和主要井巷,分隔礦田、井田、含水層、火區及破碎帶等而留下不採或暫時不採的部分礦體。《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第31條明確規定:“採礦作業不得擅自開採保安煤柱。”

“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們這裏也有煤礦,但大多是小作坊式的,那種規模不會損害到地下水資源。自從瑤渠煤礦進駐之後,一切都變了。”村民趙子榮說,當前的塌陷,可能就是因爲“撐村的柱子”被瑤渠煤業破壞了。


地面開裂。

爲了驗證村民的說法,2021年8月,神木市迎賓路街道辦委託西安榮巖地質勘探有限公司,對小墩溝小組房屋保安煤柱範圍進行調查,其中包括瑤渠煤業開採中對小組房屋預留保安煤柱的寬度。

調查結論顯示,保安煤柱的寬度爲32.76米,小墩溝小組房屋實測邊界線距離瑤渠煤業最近的綜采采空區約爲359.76米,距離最近的11515掘進工作面輔助順槽距離約爲63.76米,在安全範圍內。

同時,爲了驗證小墩溝小組所處位置能否繼續生產和生活,2023年7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進駐小墩溝小組,對採空區展開實地勘查鑑定。

2023年12月份出具的《採空區勘查報告》顯示,據現場調查,小墩溝村共有房屋235間,窯洞66孔,有43間房屋出現裂縫,以李永華、李侯華家房屋裂縫最爲嚴重。

據調查,小墩溝小組原有3個煤窯,1號煤窯於上世紀70年代停採,2號煤窯因證件不全於1998年左右關停,3號煤窯開採約2噸煤後關停。

另據工程物探、鑽探驗證,推測勘查區採空面積爲147500平方米,屬小煤窯採空。小煤窯開採主體爲當時的鄉辦企業,開採過程沒有技術設計,採用人工開挖,以巷道採掘爲主,採深小,採深採厚比小。一般來說,採深採厚比越小,地表變形越強烈,產生的危害也越大。由於小煤窯採深小,採深採厚比小,且未支撐,任由頂板自由垮落,地表變形劇烈,多產生較大的裂縫和沉陷坑。地表裂縫的分佈與採掘巷道平行。

報告還認爲,在周邊採礦爆破振動、地震等作用下或地面進行工程建設附加壓力作用下,會誘發或加劇採空區塌陷。

報告建議,對採空區進行綜合治理,治理應進行專項設計。同時建議對場區進行專項區域水文地質調查評價工作,查明地表水徑流減少、斷流乾涸原因。

今年4月26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再次出具的小墩溝小組採空區勘查項目地表變形監測工程《工程測量報告》顯示,自2023年11月開始至2024年4月結束,共觀測了5期,在觀測期間,地表及建築物均處於變形狀態,各沉降觀測點中,沉降速率最大爲0.04mm/d,累計沉降量最大值爲-6.06mm。

報告建議,小墩溝小組採礦塌陷區在觀測期處於變形狀態,採空塌陷區域尚有居民居住,建議持續對採空塌陷區進行變形監測並對採空塌陷區進行災害治理工作。

“現在村民的生產和生活受到了威脅,大家實在是不敢住了,瑤渠煤業作爲造成我村小組地面塌陷房屋裂縫的責任主體,應承擔土地治理恢復、經濟補償和移民搬遷安置等方面的責任。”小墩溝小組組長白成向奔流新聞記者表達了村民們的訴求。

明確的訴求和不明確的回應

記者瞭解到,小墩溝小組與瑤渠煤業的矛盾糾紛由來已久。

瑤渠煤業於2007年11月經陝西省政府批覆,於2011年12月開工建設,2014年12月正式投產,屬於煤炭資源整合異地置換礦井。


停產中的瑤渠煤業。

“2008年,煤礦準備在小墩溝小組設廠並開井口,由於與村民就補償問題沒有談妥,我們後來搬遷到附近村莊了,小墩溝小組只是在井田範圍之內,並不在開採範圍內。”瑤渠煤業總經理段振平告訴奔流新聞記者,小墩溝小組在20世紀90年代就成了老煤窯採空區,而房子裂縫是四五年前,並不是最近發生的。對於村民反映是瑤渠煤業的大型機械開採作業切斷了水源,段振平表示,這個情況有待專家論證。

段振平解釋,瑤渠煤業11515綜採工作面於2023年9月開始生產,根據專業技術規範,該綜採工作面影響範圍爲38.64米,而實際上該綜採工作面距離小墩溝小組村民房屋最近處爲70.53米,遠大於影響範圍。“爲慎重起見,今年5月14日,神木市能源局已經責令瑤渠煤業該綜採工作面停止作業。”

段振平說,瑤渠煤業在開採過程中涉及到小墩溝村的土地賠償,已經按照政府相應的規定賠付了。

對此說法,多名村民向記者證實,“確實已收到賠償款,三年前統計村裏塌方耕地有900多畝,村裏共收到310萬元,村民每人分到手大概12000元,剩餘款項用作小墩溝小組日常開支。”

在5月14日瑤渠煤業暫停生產後,小墩溝小組村民對瑤渠煤業也提出了相應的補償要求:1.對塌陷土地進行全面治理,對已塌陷土地進行平整,給村小組新修水地100畝,新修山地1000畝,新修水井3座。如果不進行土地治理恢復,則應按照塌陷土地畝數進行貨幣補償;2.對小組耕地、林草地、建築物進行經濟補償。補償標準由該煤業與村民具體協商確定;3.按照村小組戶籍給村民每人補償80萬元標準。搬遷費標準按照政府規定標準執行;4.瑤渠煤業兌換小組2009年到現在的污染費,兌現每年給每戶村民2噸燒火炭。

對於小組村民的這些要求,段振平拒絕了。他始終認爲,“小墩溝小組採空區塌陷與瑤渠煤業沒有關係,污染費一般是給井口所在小組進行補償,瑤渠煤礦井口在大灣村紅井畔小組,與小墩溝小組無關,村民們要求的賠償依據不足。”


停產中的瑤渠煤業。

5月16日下午5點,奔流新聞記者就此採訪了神木市能源局負責該項工作的張光飛副局長,他給出的答覆與段振平基本一致,並明確表示,“小墩溝小組房屋裂縫、土地塌陷等與瑤渠煤業沒關係,目前幾個部門也在積極配合協調此事,最終還要街道辦牽頭解決。”

神木市住建局黨委副書記劉治國接受奔流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小墩溝小組是老煤窯開採所導致的部分房屋受損,2021年和2022年神木市住建局對受損房屋進行鑑定,並按照行業相關政策及時予以處置。2023年3月,神木市住建局對該組48戶房屋再次作了鑑定,其中A級19戶、B級22戶(部分房屋牆體有輕微裂縫,且均爲陳舊裂縫;部分屋頂有輕微滲水)、C級1戶(即李侯華家房屋,其中一間房屋因院外排水不暢,導致地基輕微下沉,屋內一面非承重隔牆有較大裂縫,該戶不在村內居住,城區有安全住房);另有6戶長期在外居住,村內房屋已廢棄多年,住房評定爲安全。

“按照住建部門規定,危房改造對象必須在村連續居住半年以上,如果現住房安全(租房、城裏有安全住房)都視爲有安全住房。”劉治國表示,住建局負責房屋安全性排查及鑑定,至於村民易地搬遷事宜則需要當地街道辦協調解決。

隨後,奔流新聞記者來到迎賓路街道辦事處。有工作人員表示,“工作專班協調相關部門多方籌措資金,確定對該小組就地實施地質災害移民搬遷,選址已完成,正在進行移民搬遷建設方案設計。”當記者向負責此項工作的街道辦武裝部長陳遠帆證實此事時,對方不接電話也不回覆信息,但其辦公室門口懸掛的去向牌顯示“在崗”。

多名村民向記者表示,街道辦只是初步劃定易地搬遷地塊,具體怎麼搬、房屋誰來建、建成什麼樣等細節問題都沒有和村組長以及村民協商過,“已經糊弄村民4年了,每次紙上談兵,村民對街道辦失去了信任和信心。”

在帳篷裏住了快一週了,何時纔能有安全的居所,李懷留心底的疑問,就像這個 “懸空”的村莊一樣,懸而未決。

文·圖丨奔流新聞記者 歐陽海傑 張秀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