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印度《第一郵報》16日報道,爲支持在中印邊境的作戰行動,印度陸軍在所謂“拉達克”實控線附近建立了兩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坦克維修設施”。

印媒報道稱,2020年中印發生邊境對峙後,大量坦克、BMP步兵戰車以及印度製造的“快速反應戰車”等裝甲車被部署在“拉達克”東部。印度陸軍官員表示,“坦克和步兵戰車被部署在這些超高海拔地區,甚至很難運回進行維護和修理”,爲此他們在“拉達克”東部地區坦克和裝甲運兵車行動的主要集中地段建了兩個中型維修設施。這些地段海拔高達14500英尺(約合4420米)。



印度研製的“阿瓊”MK1A坦克 資料圖

印度軍方官員表示,這些新的維修中心將幫助印度陸軍提高裝甲戰車的有效性和可用性。《今日印度》提到,其中一個維修設施距離中國邊境僅25公里。印度陸軍參謀長潘德上將於5月11日視察了裝甲戰車的維修設施。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印度問題專家錢峯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印度在“諾瑪”和“鬥拉特別奧裏地”海拔4000餘米的地區修建維修設施,展示了印方說一套做一套的兩面性。“此前印度軍政官員屢次公開表態認同中印關係重要性,並認爲兩國應繼續致力於軍事外交渠道協商處理邊界問題;但從印方行動來看,一方面加強邊境印方一側軍事力量部署,一方面還加強後勤設施建設,表明印軍在該地區軍事長期部署的意圖。”錢峯認爲,印度如此的言行不一勢必會破壞今年2月中印兩軍之間二十一輪軍長級會談形成的互信,使得中印邊界問題解決更加複雜化。

延伸閱讀:

媒體:被福建艦刺激到 印防長稱印度將開始建第三艘母

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海試歸來,極大刺激了某個東方大國——沒錯,就是印度。印度防長拉傑納特·辛格近日在接受印度媒體採訪時許諾稱,印度很快也將開始建造第三艘航母。印度《歐亞時報》16日就毫不掩飾地表示,印度航母的擴充計劃,就是針對中國而來的。





圖爲外媒報道截圖

儘管印度海軍無論是規模大小還是艦艇性能,都遠無法與中國相比,但印軍高層一直有種迷之自信,那就是印度在航母領域相比中國擁有“傳統優勢”——因爲印度是二戰後最早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

1961年,印度從英國採購的二手輕型航母“大力神”號經過現代化改裝後,更名爲“維克蘭特”號並加入印度海軍,成爲印度的首艘航母。它在1971年印巴衝突期間發揮了關鍵作用,累計出動超過4000架次艦載機對東巴基斯坦的海港及軍事基地實施攻擊和封鎖。

1987年印度又採購了英國退役的“競技神”號輕型航母並更名爲“維拉特”號,該航母一直到2017年才宣佈退役。

因此印度海軍高層人士一直認爲,印度有着豐富的航母使用經驗,並有着實戰經歷,因此這些優勢是中國海軍在短期內無法彌補的。

話雖然這樣說,但眼看着中國海軍如同變魔術一樣地接連服役了數量越來越多、性能越來越先進的現代航母,印度海軍也坐不住了。按照辛格的說法,未來印度海軍不會只建造三艘航母——“我們不會就此止步。我們將再建造第五、第六艘甚至更多。”

顯然,印度這是患上了“中國行,所以我也行”妄想症的典型表現。別的不說,看看中國航母的建造歷程,再對比一下印度航母的悽慘經歷,就知道雙方差距有多大了。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是來自烏克蘭的原蘇聯“瓦良格”號航母,抵達中國時只是半成品,而且大部分設備都年久失修。即便如此,按照西方的說法,它從2005年開始動工改建,2011年就出海海試了。

印度最先獲得的兩艘航母都是從英國獲得的現成二手貨,相關改裝由英國方面完成,而且早已經過時,沒有對比的價值。

印度海軍現役的“超日王”號是改裝自俄羅斯“基輔”級航母“戈爾什科夫”號,當時這艘航母因事故受損,缺乏資金的俄海軍無力維修,最終於2004年將其轉售給印度,並許諾進行全面翻新改裝,最初預計在2009年左右交付。

這個決定就暴露出印度海軍缺乏經驗——從傳統的蘇聯載機巡洋艦改裝爲滑躍式航母,如此重大的航母改裝工程到底有多大的技術難度,印度方面完全沒有底。結果幾經折騰,這艘航母一直拖到2012年才交付,比遼寧艦的改裝時間還長。

如果對比中印的首艘國產航母,技術差距就更大了。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排水量約6.5萬噸,主要設備均爲國產,相比遼寧艦還進行了大量局部調整,2013年開工,2017年就下水、2018年海試,進度之快就連西方海軍也感到喫驚。



山東艦排水量約6.5萬噸,圖爲山東艦航母戰鬥羣資料圖

而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排水量只有4.5萬噸,從2009年在科欽造船廠安放龍骨,一直拖到2021年8月才首次海試,其間還多次因爲不同原因臨時“下水”,成爲世界海軍的笑話。至於說它在海試時的“磕頭”狀態,更暴露了印度海軍相關設計的嚴重缺陷,這與福建艦海試時的平穩簡直是天上地下。

更諷刺的是,“維克蘭特”號名爲國產,實際在覈心部件上大量採用進口裝備,包括美國提供的燃氣輪機和攔阻索,俄羅斯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未來還將替換爲法國“陣風M”艦載戰鬥機,防空導彈和雷達則來自以色列。這也意味着如果國外中斷相關技術支持,將嚴重影響印度航母的戰備能力。印度海軍參謀長哈里·庫瑪爾對此看得非常明白。他在2022年公開警告說:“俄烏衝突的經驗表明,印度要想滿足自身的安全需要,不能依賴任何人,必須靠自己。”

這次讓印度大感羨慕的福建艦,老司機也不用再花更多口舌介紹了,總之一句話,它基本達到了當前常規航母領域的戰力天花板。



“維沙爾”號曾考慮借鑑“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設計

其實印度之前也有過試圖對標的超級航母設計,那就是所謂的“維沙爾”號大型國產航母。它採用彈射起飛模式,排水量達6.5萬噸,可容納更多飛機,並使用核動力作爲動力系統。但鑑於印度海軍在相關技術領域的嚴重欠缺,美國媒體披露,印度仍需要就此大量求助國外的技術支持,據稱印度曾與美國就引進電磁彈射裝置、E-2艦載預警機和F-35C戰鬥機等進行過談判,也向英國討論過引進“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設計事宜。

但印度海軍終於認識到,自己欠缺的核心技術實在太多,如果“維沙爾”號想要強行上馬,多半還得重蹈“維克蘭特”號的覆轍。如今辛格雖然口氣不小,但也確認印度的第三艘航母將是“維克蘭特”號的升級版本而已。

事實上,想與中國比拼航母戰力,印度海軍欠缺的還遠不止有航母本身。印度《自治》雜誌15日稱,除了航母本身的建造難度外,印度海軍還缺乏配套護航艦艇。通常航母戰鬥羣的護航艦艇由一艘攻擊核潛艇、多艘護衛艦和驅逐艦以及一艘補給船組成。目前印度海軍的這些護航艦艇的性能與數量都還不足——印度當前總共只有6艘防空驅逐艦,在不久前的紅海護航行動中,印度海軍一口氣將其中能動的5艘全都派了出去,捉襟見肘的窘境可見一斑。

而中國海軍僅防空戰力首屈一指的055型大驅就有多達8艘,這還不算近年“下餃子”般服役的052D系列防空驅逐艦。

因此印度媒體也感嘆稱,如果印度海軍真的要像辛格說的那樣建造五六艘航母,必然需要額外建造大量護航艦艇和基礎設施,這意味着巨大的資金投入並擠佔其他軍種的資源。比如印度空軍就明確反對建造第三艘航母的想法,認爲岸上的空軍基地可以更有效地提供空中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