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直說了,國內有能力像香緹莫那樣去詮釋歌曲的,我認爲是沒有。韓紅也不行。而國外像香緹莫這樣的歌手,又有很多。

這也不僅僅是技巧的問題,韓紅老師,黃綺珊這些,如果論聲樂技巧,其實不差,但是聽着國內這些頂級的,算是“國家隊”的歌手,總給我一種特累的感覺。

國內的歌手,現在來看,主要分爲兩批,一種是用苦大仇深的勁去感動人的,像是韓紅老師的很多歌,都屬於這一類,另外一種,就是徹底的娛樂化,這一類的歌手就太多了,就不舉例了。但是極少有那種平衡好音樂的技巧,可以讓技巧、音樂風格以及自己的人格,融洽的像一個東西的那一類歌手。

竇唯老師勉強能夠算一個,只是竇唯後來玩的有點像是實驗音樂了,像是近些年的作品,上去舞臺把《蘭亭集序》從頭到尾唸了一遍,音樂當然是好音樂,但是竇唯已經走出流行了。

在流行這個領域,出色的還很少,或者說,沒有像是香緹莫那個級別的,能夠遊刃有餘的駕馭聲樂技巧的,可能我孤陋寡聞,反正我說不出來。黃綺珊這樣的技巧是好,但是她的技巧經常是大於風格的,這就導致,黃綺珊的歌總有“炫技之感”。

梁博當然不錯,但是梁博再唱下去,我總感覺會走上知識分子式的演唱,而且梁博也沒到大師級,唱歌也是有一種較着勁的感覺。

這種較着勁的感覺,不服輸的感覺,一方面當然很動人,但是卻讓我們的歌手,包括我們的聽衆總有一種很累的感覺,我們學不會放鬆。

也可能,這就是我們審美習慣的一部分。

韓紅老師參加許知遠的《十三邀》上,我也是感覺到,韓紅身上有很沉重的東西,她沒辦法放鬆下來。韓紅做公益,當然非常令我尊重,但是這跟音樂還是兩回事。

所以當這次,《歌手》舞臺上,我們本地歌手被外來歌手“虐爆了”的時候,韓紅髮了條微博,“我是中國歌手韓紅,我請戰!”



說實話,看到這個,我的第一反應是尷尬,而不是感動。

有人覺得很感動,覺得收拾洋人還得是國家隊啊!

我沒覺得有什麼好感動的,因爲音樂這東西,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愉悅觀衆,讓觀衆享受這個審美過程。音樂不能被當成一種競技,所以不能用戰鬥去理解,它不是像踢足球那樣的。

這感覺就像是曾經當過國家隊“後腰”的李鐵老師,看到現在的男足太不爭氣,說個“李鐵,我請戰!召必回!”什麼的那樣令人尷尬。當然類比不能完全這麼類比,韓紅老師的道德情操與李鐵比,還是雲泥之別的。但是用一種很“重”的方式,拿音樂當戰場,總感覺哪裏不對勁。

當然了,不止是韓紅,像是曾一鳴、江映蓉、婁藝瀟這個層級的,也都紛紛要求“出戰”,這就更令人尷尬了。我猜,他們大概只看了楊丞琳、海來阿木的那段,沒看到人家國外歌手的演繹,所以才這麼自信。





還有的說,必須得讓竇唯,李娜上場,這倆人一佛一道,來首《大悲咒》什麼的,準能讓國外歌手啞口無言。

但我還是這個觀點,這個是音樂,是藝術,不是修羅場,更不是去“收拾洋人”的一個擂臺。

享受音樂不就行了嗎,我覺得人家香緹莫唱的是好,無可挑剔。但是如果老讓我聽這一類的歌曲,我也無法共情其中,可能歸根結底,我還是一箇中國人,這裏沒有民族主義的意思,而是我的文化基因,可能還是更欣賞本土性的藝術表達,像是IAin'TGotYou>這一類的歌,實話講,我覺得歌詞相當一般。但是人家唱的是好啊,音樂性方面,無可挑剔。

說了這麼多,其實大部分人也並不在乎什麼音樂,他們只是想贏,只是想“揚我國威”。

從他們集體社會性扼殺了李雲迪這個鋼琴天才的時候,我就知道,此後聊什麼音樂都是放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