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作者:柯銳

最近一大批官方號靠着寵物短視頻加上“領導終於把官方號交給我了”的文案走紅。

快樂拍手的happy貓、靈活跳舞的奶牛貓……小貓動圖搭配“領導終於把官方號交給我了”等文字和魔性的音樂,演繹場景感十足的工作小劇場,短時間內席捲各大社媒平臺。定睛一看,發佈這些視頻的竟是在大衆印象中嚴肅的官方賬號。

一些官號頻頻出圈的同時,另一批政務新媒體賬號卻悄然關停的消息也引發關注。這邊火爆出圈,那邊式微退隱,兩邊形成鮮明對比。政務新媒體運營呈現的冰火兩重天、兩極分化趨勢背後,是傳播手段的迭代更新。

政務號的的本位,是在新媒體時代直接發佈和傳播政務信息。這一使命其實非同小可。據統計,政務信息作爲最重要的信息資源,涵蓋全社會信息的80%。政務信息的公開和發佈,既是公衆瞭解政府職能和政策運行的直接途徑,也是公衆行使監督、維護社會健康運行的重要依據。例如,在政務信息裏,無論是事關國計民生的政策“大事”,還是衣食住行的生活“小事”,都與每個人密不可分。

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政務新媒體近些年來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般來說,政務號直接發佈信息,信息直接觸達用戶,會提高信息發佈效率。這也是近年來許多政務號取得成功的原因。然而,也要看到,不少政務號是爲了“做號”而開設,因爲條條框框限制或缺乏專業運營人員而低效乃至無效運行,出現政務新媒體湊數、求贊等形式主義問題,使政務新媒體本應發揮的作用得不到真正發揮,反而成爲雞肋甚至資源浪費。近期,一批基層政務新媒體宣告註銷關停,就是例證。

與這些“退市”政務號迥異的是,另外一些政務號卻顯得紅紅火火,例如,近期靠着小貓短視頻以及“領導終於把官方號交給我了”等一批文案走紅的政務號,就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

這些政務號之所以出圈走紅,主要在於其內容確實有趣,運營者善用網絡熱梗解讀員工日常工作、企業產品等內容,讓人們在嚴肅官方號和接地氣表達的反差中產生興趣。這也帶來啓示,新媒體的傳播要遵守網絡規範,順應傳播規律,善於抓住熱點來推介內容。

不過,同時值得提醒的是,政務號出圈固然值得點贊,但是流量不應該是政務號的根本目標。玩梗似的運營也需把握好度,政務號傳播要避免出現喧賓奪主。

政務號的主要功能,是公共政務信息的發佈和傳播,涉及民生利益。政務信息的發佈,必須確保權威、準確、及時。這不是說政務號一定要板着嚴肅的面孔,而是說其運營必須有嚴格的內容要求和把關意識。有些內容如果能通過玩梗、搞笑的形式來傳播,從而獲得更大流量,取得更好傳播效果,固然可嘉;但有些不便演繹、玩梗的內容,如果對民衆是剛需信息,則同樣要認真運營,而不能厚此薄彼。

實際上,有報道顯示,大衆普遍關注的是招聘信息、便民信息、城市現況、規劃發展信息、最新旅遊資訊等信息,但政務號發佈這類信息相對偏少,大衆渴望知曉度比較高,經常會在公衆號裏私信詢問。這提醒,政務號的運營需加強這些信息的更新。

官方號傳播除了追熱點、追流量,更需要從受衆的立場和需求出發,更加註重原創內容,更加接近本地實際,體現地方特色,長期輸出對網民有價值、符合自身價值定位的內容,如此才能體現政務號的本位和職責,否則只會成爲一時熱鬧。官方號運營者時刻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柯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