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題:守護“生命通道” 保護血管健康需要注意什麼

新華社記者俠克、林苗苗

血管連接着身體的各個器官,是名副其實的“生命通道”。《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顯示,由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疊加人口老齡化,我國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該報告估算,我國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

每年的5月18日是全國血管健康日。血管疾病都有哪些不易察覺的症狀,應該如何保護血管健康?多位醫學專家給出了建議。

——腦袋總是昏昏沉沉?小心頸動脈狹窄!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不少人時常感到腦袋昏昏沉沉。睡眠不足、壓力大,或頸椎病、內耳疾病、低血糖等健康問題都可能導致頭暈。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醫師羅明堯提示,除了上述原因,要小心不適感由頸動脈狹窄引起。頸動脈是給大腦供血的主要血管,40歲以後頸動脈斑塊檢出率隨年齡增長迅速上升。頸動脈狹窄會限制血液流向大腦,進而引發頭暈、昏沉等症狀。如果出現突然的嚴重頭暈、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語言困難、肢體協調障礙等症狀,尤其需要警惕頸動脈狹窄的可能,儘快就醫排查。

——甜蜜的“血管殺手”如何防範?當前,過量攝入糖對血管的損害已經在醫學界形成共識。北京世紀壇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張歡介紹,長期的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和神經,高血糖會導致血管壁彈性減弱,血液流動受阻,形成血管堵塞。特別是在下肢,由於重力作用和距離心臟較遠,血液循環本就不如上半身暢通,易出現糖尿病足等併發症。

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汪芳建議,如果以前鍾愛含糖飲料或糕點,現在就改掉這個習慣,可以喫點新鮮蔬菜、低糖水果,如柚子、藍莓、西紅柿等,慢慢減輕對糖的依賴。

——傷害血管的高危因素還有哪些?北京安貞醫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醫師楊耀國表示,吸菸是傷害血管的主要因素之一。菸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化學物質會損害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管收縮和血壓升高。另外,長期攝入過量的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和高鹽的食物,都會增加血液中的脂質和糖分含量,加速血管損傷和老化,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此外,缺乏運動、長期大量飲酒、長期壓力過大、不規律的生活作息以及慢性疾病控制不良都會增加血管疾病的風險。

——哪些生活習慣有助血管健康?北京安貞醫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醫師唐小斌說,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維護血管健康和預防動脈硬化至關重要。多喫富含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食物,如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優質的魚蝦、牛肉、豬肉等,減少油炸、高糖、高鹽食物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脂、血糖和血壓,減輕對血管的壓力。

在定期體檢中,要注意監測血壓、血脂、血糖,以及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標,及時發現並干預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注意戒菸限酒、控制好“三高”等慢性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態,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家能進行血管健康自測嗎?楊耀國建議,平時可以使用血壓計測量雙上肢的血壓,看數值是否對稱,如果雙上肢血壓差別超過20毫米汞柱以上,則可能存在血壓較低一側的鎖骨下血管閉塞;如果近期血壓波動較大,還要注意是否有腎動脈狹窄等情況。不過,這些方法只能作爲初步的自我觀察,不能替代專業的醫學檢查,建議有不適症狀的患者儘快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