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歷史上最有名的刺客,荊軻知名度很高,不過說到春秋戰國的刺客,比荊軻更厲害的也有,比如曹沫就比荊軻更厲害,但荊軻刺殺的人是秦王,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所以知名度自然更高一點,可惜最終荊軻刺秦失敗了,爲什麼他會失敗呢?

從《史記》中的記載可以看得出來,荊軻是個知道進退的人,他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而且他做事一點不衝動,司馬遷在介紹荊軻時,說他喜歡讀書、擊劍,有一次他漫遊到榆次,與一個叫蓋聶的人談論劍術,結果兩人意見不合,蓋聶對他怒目而視,荊軻便離開了。

有人問蓋聶,爲什麼荊軻突然離開了?蓋聶說:"荊軻在劍術上的造詣不如我,我用眼睛瞪他,他就害怕了,所以狼狽的逃走了。"蓋聶是不是在吹牛呢?這個不好說,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不管荊軻是不是比蓋聶強,當他發現別人跟自己意見不合時,他沒有爭吵,而是直接離開,不引起衝突,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了。

後來荊軻又到邯鄲旅遊,遇到一個叫魯句踐的人,兩人一起下棋,結果也因爲思路不同而辯論起來,魯句踐性格十分急躁,於是就破口大罵,荊軻被他罵了幾句,卻並沒有還口,而且默不作聲的離開了,從這件事能看出,荊軻是個非常沉着、冷靜的人,他不會感情用事。

從荊軻的性格可以看得出來,他是個只做有把握事情的人,沒有把握的事情他不會做,太子丹第一次請他去刺殺秦王時,荊軻便說:"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住使。"他是拒絕的,可經不住對方的糾纏,荊軻還是答應了,從這時開始,就註定了荊軻的失敗。

其實在荊軻心裏,他根本不願去刺殺秦王,就像他不願跟蓋聶、魯句踐互懟一樣,他是被逼無奈,纔不得不答應太子丹的,爲什麼荊軻不願刺殺秦王,在張藝謀的電影《英雄》中有解釋,秦王是能統一天下之人,他以戰止戰,可以給後人帶來安寧,荊軻在各國流浪期間,見到了太多家破人亡的事,他希望天下人都能安定的過日子,所以秦王不能殺。

不過荊軻既然答應了太子丹,他必須要出發,但他不能殺秦王,怎麼辦呢?所以他只能給太子丹演戲了,當然荊軻也不想死,所以荊軻在秦王宮的大殿上跟秦王有一番惡鬥,最終他失敗了,但他卻說:"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荊軻的意思是說,我之所以刺殺失敗,是因爲我想活捉你,逼迫你答應訂立歸還諸侯們土地的契約,以此來報答太子丹,從這句話就能看出,荊軻根本不想殺秦王,活捉秦王逼他就範,是荊軻最理想的狀態,可惜事與願違了。

荊軻刺殺秦王,從頭到尾都是給太子丹演的一齣戲,他不願殺秦王,又想報答太子丹,作爲忠孝不能兩全,荊軻唯有犧牲自己,才能既不辜負太子丹的恩德,也不違背自己的良心,你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