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消息,調味品在人們的飲食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家庭用餐還是餐廳就餐,都離不開它帶來的豐富滋味。

如今,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美食的追求也在不斷提升,對調味品的需求自然也在發生變化。

近期,國內調味品巨頭海天味業(603288.SH)、中炬高新(600872.SH)、千禾味業(603027.SH)、加加食品(002650.SZ)四家企業發佈了2023年年報。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整體來看,2023年,海天味業迎來了上市以來首次營收淨利雙降;中炬高新實現了扭虧爲盈;千禾味業實現業績較好增長;而加加食品的虧損則進一步擴大,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不過,與此同時,像醬油、蠔油、醋這類傳統調味品進入存量競爭已是不爭事實,頭部企業開始對調味品進行更加差異化、精細化佈局,行業未來發展依舊具備諸多不確定性。

資料配圖 圖源:視覺中國 

(一)

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加加食品營收下滑

從營收層面來看,四家調味品企業中,營收規模最大的是海天味業。

財報顯示,2023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收245.6億元、廚邦醬油所屬公司中炬高新51.39億元、千禾味業32.07億元、加加食品14.54億元。

此外,2023年四家企業中,除千禾味業營收同比增長外,其餘三家企業營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具體到業務層面,2023年海天味業營收下滑4.10%,主要是企業一直依賴的三大主打產品醬油、調味醬和蠔油營收均出現下滑。財報顯示,2023年海天味業醬油、調味醬和蠔油分別實現營收126.37億元、24.27億元、42.51億元,分別下滑8.83%、6.08%和13.74%。

中炬高新2023年營收下滑了3.78%,這主要是由於企業在房地產及皮帶輪銷售收入出現減少;不過2023年中炬高新調味品業務也在下滑,2023年其主營業務子公司美味鮮的營收同比微降0.45%,這主要是由於食用油銷售收入減少。

千禾味業2023年營收同比增長31.62%,主要是醬油賣得好,財報顯示2023年千禾醬油營收約20.4億,同比增長34.85%,佔總營收比例達63.6%。

加加食品在四家中,業績下滑最快,2023年營收同比下滑13.78%,業務整體表現乏力。2023年醬油產品營收爲7.24億元,同比下滑16.96%;食醋類產品實現營收5754.25萬元,同比下滑24.13%;雞精類產品營收5313.31萬元,同比下滑28.37%;食用植物油營收2.61億元,同比下滑41.35%。

image.gif來源:企業財報、紅星資本局 

從近五年企業的營收情況來看,2019-2023年營收均保持增長的企業只有千禾味業一家;海天味業務從2019年開始營收增速放緩,直到2023年營收出現負增長;加加食品已經連續3年營收出現負增長,企業業務不斷縮小,目前也是四家企業中體量最小的。

image.gif來源:企業財報、紅星資本局 

總的來說,多家調味品企業的核心業務出現下滑,醬油、醋等傳統主流調味品進入存量市場,如何尋找業績新增長點,成爲了這些調味品企業共同面對的挑戰。

(二)

加加食品連續三年虧損

從盈利角度來看,2023年這四家企業,海天味業淨利潤進一步下滑,中炬高新實現扭虧爲盈、千禾味業淨利潤有所增加、加加食品仍在持續虧損,且虧損進一步擴大。

具體來看,2023年海天味業實現淨利潤爲56.26億元,同比下滑9.21%;事實上從2021年起,海天味業的淨利潤開始下滑;而2021年,海天味業面臨“添加劑風波”等輿情影響,這可能對企業的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心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炬高新在2023年實現淨利潤16.97億元,同比增長386.53%,實現扭虧爲盈。不過導致淨利潤暴增的原因是此前的土地糾紛和解。

千禾味業在2023年淨利潤爲5.3億元,同比增長54.22%。2023年公司淨利潤大幅增長主要得益於大力提升營銷網絡覆蓋率,目前全國化佈局逐漸完善。

此外,2023年,千禾味業的毛利率也是四家中最高的,2023年其整體毛利率微漲1.03個百分點至36.99%,海天味業毛利率爲36.15%,中炬高新毛利率爲32.07%,加加食品整體毛利率爲18.71%。

加加食品在2023年淨利潤爲虧損1.91億元,同比下滑140.6%;對此加加食品在財報中解釋稱,報告期內業績變動的原因一方面是銷售收入下降,銷售價格低迷;同時因全資子公司鄭州公司停產,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和人員離職補償;以及廣告宣傳投入費用增加等因素,造成公司報告期淨利潤爲負值,經營出現虧損。

image.gif來源:企業財報、紅星資本局 

總的來說,四家企業中,海天味業“賺錢”最多,但近兩年企業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中炬高新的淨利潤波動比較大,主要是由於受到中山火炬工業聯合有限公司相關訴訟一審判決的影響。如果看企業扣非淨利潤,中炬高新在2023年的扣非淨利潤爲5.24億元,較2022年下滑了5.79%,這已經是其連續下滑的第3年。

四家中,盈利能力最糟糕的是加加食品,目前企業已經出現連續3年虧損,今年4月29日,加加食品宣佈公司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證券簡稱變更爲“ST加加”。

image.gif來源:企業財報、紅星資本局 

(三)

海天味業經銷商持續減少

作爲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耗品,調味品銷售渠道的覆蓋範圍和效率直接影響到產品的銷量和市場份額。

海天味業能有如今的市場地位,也與企業多年的渠道佈局密不可分。不過,與此同時,從2021年以來,海天味業的經銷商數量卻開始持續下滑,從2021年年末的7430家,下降至2023年末的6591家。

面對經銷商數目減少所產生的外界質疑,海天味業回應:“經銷商數量與營收之間不是呈正向比例關係,經銷商數量的減少一方面是公司對網絡的主動優化,不簡單追求經銷商數量的增加,更注重經銷商的發展質量。另一方面在存量經濟下,競爭也更加激烈,一部分效率低下缺乏競爭力的小規模經銷商被市場所淘汰。”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天味業削減經銷商的同時,2023年中炬高新以及千禾味業的經銷商數量卻有所增加。

財報顯示,2023年,中炬高新淨增經銷商81個,截至年末經銷商數量爲2084個,區縣開發率爲72.24%,地級市開發率爲94.36%;千禾味業截至年末的經銷商數量達到3250家,同比增加1020家。

除了線下渠道外,近年來,線上渠道也是各家調味品企業的必爭之地。不過整體來看,多數企業線上渠道的營收都出現增長停滯甚至下滑。

財報顯示,2023年,海天味業線上渠道營收合計8.89億元,同比減少10.06%,海天味業對此解釋稱,主要是優化了線上渠道的產品矩陣。

此外,財報顯示,2023年,中炬高新線上營收也從上年度的1.09億元減少至9780萬元。千禾味業的線上營收合計6.31億元,與2022年基本持平。

(四)

多元化佈局策略有所不同

醬油、蠔油、醋這類傳統調味品進入存量競爭,頭部企業也都紛紛開始對調味品進行更加差異化、精細化佈局。

海天味業近年來明顯加快了多元化進程,2020年,海天味業切入火鍋底料複合調味料、推出“火鍋@ME”火鍋底料;2021年1月,海天味業又推出食用油品牌“油司令”,正式進軍食用油行業。

除此之外,發酵果蔬汁飲料胡蘿蔔汁、預製菜產品等海天味業也都有嘗試。對於海天味業來說,自身擁有的品牌影響力、規模效應以及渠道話語權都是優勢項,因此探索多元化也是發展的必經之路。

不過,目前海天味業的多元化佈局仍不算成功,對總營收的貢獻較爲有限。

盯上覆合調味品市場的企業也不止海天味業一家,面對傳統調味品巨頭陷入存量競爭,不少企業也紛紛加大對複合調味品這一領域的佈局。例如,千禾味業推出檸檬醋、火鍋醋,廚邦則推出火鍋底料、火鍋鮮蠔油等。

近年來,加加食品則是一直在大力佈局“零添加”“減鹽”系列產品。

加加食品稱,2023年公司調味品以“零添加”爲主要發力點,以戰略單品帶動其他品類聯動,發力中高端市場,同時推進“減鹽生抽”“原釀造”“麪條鮮”等大單品運作。不過從2023年年報來看,“零添加”“減鹽”系列似乎仍未能帶動企業業績增長。

總的來說,如今調味品市場的競爭已經趨於白熱化,企業既要穩住自己的基本盤,又要佈局新的業務方向,這無疑也是對產品創新、渠道拓展、品牌形象等方面的重重考驗。

原標題:調味品巨頭年報對比,誰是“吸金王”?

編輯:吳光亮    責編:周尚鬥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