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曹玲娟

5月18日至19日,中國科學院第二十屆公衆科學日如期舉行。今年的科學日活動,中國科學院首次在嗶哩嗶哩(簡稱“B站”)設立官方主直播間,通過兩天的直播全方位展示科學日的活動。30餘家科研院所及單位也在B站開設了官方直播間,用鏡頭呈現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動。

在線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也連續第六年攜手B站,共同打造對話Z世代的“中二所的奇妙冒險”,通過科普展覽和趣味互動,激發年輕一代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情。

線上直播中,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公開分享Casia Hand系列仿人五指靈巧手機器人、微創植入式腦機接口等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將邀請有豐富南極科考經驗的團隊成員親臨現場,播放南極地區優美風光的一手視頻資料,介紹全球變暖帶來的挑戰和人類的應對行動。

線下部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選擇攜手B站,打造趣味科學線下展,通過年輕人更喜歡的方式,進行科普教育。除了可以在現場觀看航空航天科普內容展播、優質醫療科普視頻以外,觀衆還將在現場體驗全新AI科技,只要對準屏幕、按下拍照鍵,就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生成以真人爲原型的漫畫形象照。

同時,觀衆還可以在“UP主發明屋”區域,感受UP主與科技碰撞出的“奇思妙想”,感受科學與科普的另一種魅力。例如UP主“皮卡悠”將非晶合金精磨後,生成表面粗糙程度只有1.1納米的“水滴”,將科幻小說《三體》中的“幻想”帶到了現實中。在B站收穫數百萬播放量的多款發明作品,類似UP主“手工耿”的看家機器人、UP主“LCL李同學”的古法留聲機等,也第一次走到線下。

B站目前入駐大學教授和各類專家學者達645位,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3位,兩院院士8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香港大學等中國大陸及港澳臺頂級名校均在B站開設了官方賬號,進行科學科普知識傳播。優質內容創作者,也帶來了B站知識生態的繁榮。科技是B站最受歡迎的內容之一,其中AI是科技內容中增長最快的。過去一年,有2億用戶在B站上觀看過科技類視頻,科普類內容播放量增長接近200%。值得一提的是,年輕人成爲科學科普內容的主要消費人羣,數據顯示,05後年輕人是消費科學科普內容增長最快的人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