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千帆出海”数字峰会之【微短剧出海及国际传播论坛】在香港成功举办。本场论坛是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特别支援、有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指导、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微视频短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文旅视听委员会(筹)、深圳市数字创意产业协会、讯通展览公司联盟主办,由众视Tech承办。微短剧“出海”正逐渐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影视文化“走出去”的新动能。展会及峰会将秉承千帆出海的发展理念,为数字文化企业搭建一个面向全球的产品和技术输出平台,打造数字文化产业的出海港。旨在扬文化出海之帆,搭贸易合作之桥,助力国内数字创意产业出海,寻找海外商机,向外开拓渠道,向内引进合作。在日益深化的全球化背景下,在文化出海、国际传播、数字文化贸易等领域持续创新赋能,推动产业合作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全球文明互鉴以及加大国际传播效能。01、领导致辞

大会开场,国家广电总局总局原办公厅主任吴保安致辞,热烈欢迎所有与会者参加“千帆出海”数字峰会之微短剧出海及国际传播论坛。

吴主任表示随着微短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国际化进程也在加速。越来越多的微短剧开始走出国门,进入海外市场,与全球观众分享中国文化和故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影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互动性。通过微短剧,我们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和故事,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中广联合会微视频短片委员会会长李金荣在致辞中,对微短剧发展和出海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是坚持精品创作,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既要重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要积极围绕新时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多元探索。同时要更加重视对微短剧创作人才的培养,提高全行业的专业水平。

第二是强化行业自律,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李会长呼吁微短剧创作运营单位在加强自律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商业模式,考虑付费观看、版权销售、衍生品开发等多措并举,开拓更多收入渠道。

第三是应用新兴技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李会长强调要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运用好人工智能技术,同时也希望微短剧能够更多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出更多讲好中国故事的爆款佳作,更加生动地融入全球用户的生活中。02、主题演讲

第一篇章:中国微短剧模式提质出海

本次论坛激荡思想火花,来自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教授、行业精英等在“千帆出海”数字峰会之微短剧出海及国际传播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分享在日益深化的全球化背景下,在文化出海、国际传播、数字文化贸易等领域探索研究。

赵晖从中国微短剧海外传播的现状分析、创作特点、问题对策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赵晖表示微短剧已经从从1.0发展到了到3.5时代,年轻用户是主体,占据主导话语权,而且多方联合的出品模式助推微短剧提档升级。赵晖指出优质内容探索付费新模式,剧集的社交粘性是关键,并且海外市场激进发力,微短剧市场异军突起,出海成绩相当亮眼。

微短剧作为剧集生态中的微叙事形式,正以凌厉之势走向海外,并形成中国剧集海外传播的新热点。貌似横空出世的微短剧“走红”海外现象,其背后的原因绝非偶然,它是中国短视频产业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力,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内火热的微短剧产业外溢的必经之路,更是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逐渐占据话语权的文化探索。最后赵晖分析了当前我国微短剧出海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黄琴阐述了微短剧出海的现状以及微短剧出海爆火的原因,中国微短剧出海刚走过前期阶段的需求洞察,接下来会面临更多新机遇和挑战。

另外她介绍了映宇宙短剧业务以及出海探索的历程,通过内容层面、制作层面和投放层面解释了映宇宙短剧出海战略思路。最后她讲述了未来微短剧出海趋势,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融入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展示东方美学与哲学,任重而道远。

朱桦指出:微短剧出海须打破传统、单一模式。在微短剧出海这方面,楼兰具有四大优势:内容精品化、创新化、规模化;内容创作、制作到传播全链条合作;国内外主流媒体平台合作;楼兰AI智能内容解决方案。并且还介绍了许多孵化案例,彰显出了在微短剧乃至数字文化方面的能力。

最后朱桦表示:楼兰致力于构建安全可控的国际传播数字平台渠道,努力推动我国数字平台“走出去”,吸引全球受众,培养用户黏性与使用习惯,扩大我国数字平台的国际影响力,搭建我国国际传播可信可控的网络平台体系。

张春兰发表了主题为《微短剧出海进程加快,多样化表达讲述中国故事》的主题演讲。

她介绍到,北京蓝狐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影视节目版权营销和海外发行,以及版权引进等多元化业务,在电视剧、网剧、短剧、电影、动漫、综艺等多种内容发行领域有丰富的发行经验,而且海外发行覆盖面广阔。并且阐述了电视剧出海、网剧出海、再到微短剧出海的一系列发展。分享了微短剧出海现状以及海外平台和观众对国产微短剧的看法和期望。

第二篇章:AIGC时代国际传播

CyrusIp发表了题为《TheFutureofAIVideoTooling:UnlockingCreativity》的演讲。

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为创作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以释放他们的创造力。并且阐述了新的AI如何结合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协助创作者以更高效和快捷的方式完成制作过程,节省时间和精力。此外他说明了AI对于行业带来的改变,如AI能够生成逼真的虚拟场景、人物模型和动画效果等。

智屏时代创始人兼CEO熊智辉发表了题为《“UGC与AIGC”合流对传播业态与社会治理结构的深远影响》的演讲。

熊智辉表示:UGC引起的信息平权与AIGC对内容模式的转变不仅是颠覆了传媒业本身,也会对社会秩序及权力运行机制进行重新解构。并且介绍了公司“一站式国际传播整体解决方案、全平台版权贸易服务、跨境电商品牌营销公共服务平台,中外文化交流服务”四大产品。最后他阐述了公司在数字文化出海方面的几大优势,尤其是在海外媒体平台和版权方面具有相当强的积累。

盛子曰发表了题为《听懂世界的声音,抓住亚洲红利为未来创作布局》的演讲。

她指出,“中国风”席卷全球,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效果显著。她探讨了社交媒体的数据驱动特性、订阅模式的兴起、观众口味变化,以及AIGC技术在内容全球传播中的关键作用。另外还介绍了Z世代的IP出海策略,如何利用社交媒体、UGC和社群化经营来高效推广内容,以及V-PULSE平台如何帮助捕捉全球对中国文娱内容的兴趣,为内容实践者提供市场洞察。旨在揭示如何通过市场动态和技术创新,实现内容的全球成功和传播。03、圆桌对话

第三篇章:名家论道数字文化与

主持人: 谢安娜香港文博会项目委员主任、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秘书长、深圳市数字创意产业协会元宇宙专委会主任

圆桌嘉宾:

郑秀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副总经理

郝金玲全球文化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东盟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促进会常务会长

申少峰稻草熊娱乐集团副总裁

滕雄康利置地运营公司总经理

张云鹤四川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助理

在探讨微短剧国际传播中,如何融入当地文化的话题中,嘉宾一致认同要想更好的将微短剧融入当地文化,需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必要的调研,调研可以帮助制作团队识别和避免潜在的文化冲突,同时发现当地观众可能感兴趣的元素,从而更好地定制内容。二是要有“定制化”服务意识,在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微短剧的制作和推广应当具有定制化的特点。这意味着内容创作者需要根据调研结果调整剧本、角色设定、情节发展等,以适应当地文化和观众的期待。三是重视本土化营销,通过本土化营销,可以建立与当地观众的情感联系,提高作品的接受度和影响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短剧出海具备什么优势的话题中,各位嘉宾提到:香港具有港艺的历史积淀,丰富的IP资源和成熟的影视产业链。并且在如何将这些优势与香港演艺结合的话题中,各位嘉宾达成了一致:要想与香港演艺结合,需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文化,研究和挑选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精髓的元素,如传统故事、历史人物、哲学思想等,将其融入微短剧的创作中。而且要“本土化”与“投喂”并举。与香港当地的艺术家和创作者合作,确保作品能够真实反映香港的文化特色。做好内容精准推送和营销,确保微短剧能够到达目标观众,并引起他们的兴趣。最后,要充分发挥大湾区的桥梁作用,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AI文生牵手微短剧,中国微短剧模式商业模式变革的话题中。嘉宾一致认为:AI文生牵手微短剧,将撬动短剧制作的产业升级。首先,是内容层面的升级,如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和个性化内容等;然后,是思维模式的升级,AI的引入使得决策过程更加数据驱动化,提升了决策效率。可以预见的是,谁先掌握了短剧+AI的革命性生产结构,谁就能引领数字化短剧时代的到来。04、论坛总结

在微短剧出海及国际传播论坛中,各大名家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于数字文化的看法与展望,微短剧作为数字文化的一种形式,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载体之一。本次论坛过后,相信数字文化将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微短剧出海的市场也会不断拓展。

本次论坛中,国际传播被反复提起,大家纷纷指出:数字文化的广泛参与性、视角多元性,以及语态的日常生活化给传统的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启发,并强调微短剧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指明了未来数字文化国际传播的发展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