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春去夏來,成都新津的田野裏顏色變幻——走出五彩斑斕的油菜花,又扎進金黃色的麥田,接着水稻秧苗也綠了。小滿節氣前的這個週末,人羣從成都每個方向往新津區匯聚,要繪一幅農耕的圖畫。

5月18日、19日,“萬人農耕”大地藝術創作活動在2024成都世園會新津分會場——天府農博園開啓,市民遊客在“天府之根”呈現一場與4500年農耕文明的互動,展示農商文旅體融合的生動實踐。

趣味十足 答農業常識、下水田追魚、插秧

“一年有哪二十四個節氣?”“糧食作物主要有哪幾種?”“說出一句反應農民辛苦勞作的詩句”……18日下午2點,在天府農博園熱鬧得緊,大笑、惋惜、慶祝……大人、小孩的聲音混成一片,傳得老遠。參加活動家庭在報到後,就“遭遇”當天活動的“農識科普問答”環節,歡樂極了。答對問題的家庭興高采烈地領取了獎品:漁網、魚簍、草帽,儼然一幅“資格”農夫的模樣。

“城市農夫”們走過麥田,來到趣味耕種環節,準備用手中的傢伙事譜一篇“農耕進行曲”。

“漁耕”農業是新津區的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諸多亮點之一,活動現場模擬了一場“稻田大追逐”——參加活動的家庭紛紛擼起袖子跳入“田”間,追逐“田”裏的上千斤水城“魚擺擺”,泥漿像是墨水,將農耕文明的趣味在大家身上潑灑出形狀,伴隨着一聲近乎於“歡呼雀躍”的高分貝——有家庭搶得有特殊標記的“頭魚”,收穫一陣羨慕的眼神;插秧在新津正逐步機械化、智能化,當現場農耕號子響起,活動將最多的時間留給了“插秧”這項傳統農事的競技賽。參賽者們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由家長帶着孩子,幹得有板有眼,最後虛心聽取農業專家的的點評和打分,眼裏滿是好奇與收穫。記者瞭解到,19日“萬人農耕”將持續進行。

體會艱辛、收穫喜悅 傳承寶墩文化、農耕文明

“因爲覺得特別有意義,可以感受好時節,體會農耕豐富內涵,所以報了名。”參與活動的王先生告訴記者。有的家長感慨更多——18日下午活動結束後,一位母親拉着滿身泥漿的孩子,仍興奮不已:“和孩子們共同勞作,“感受了悠久厚重的農耕文化,體驗了耕種的艱辛,更領略了收獲的喜悅。”有人把秧田想象成“中華詩詞大會”現場:“‘千畦秧水綠,一路菜花黃’,田園風光、詩情畫意,好美!”

值得注意的是,市民遊客們此次種植的水稻,將在成長中逐漸勾勒出琴絃、音符等稻田景觀。秋收時節,大家還可以觀賞到自己親手描繪的壯麗景象,共同感受豐收的喜悅。

據悉,此次活動是2024成都世園會啓幕後在新津分會場舉辦的特色活動,旨在打造兼具世園會與成都元素、新津表達的特色體驗場景。

活動啓動招募以來,引起不少市民遊客的關注和興趣。“我們鼓勵大家以家庭爲單位報名,以親子互動的方式參與。”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希望趣味多樣的農耕主題活動能夠讓市民在‘沉浸式’體驗農事中感受、傳承寶墩文化、農耕文明,共繪‘天府糧倉’的嶄新形象,享受到親子互動的溫馨、溫暖,助力孩子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爲市民帶來更好的生活體驗。”

新津:持續做優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天府農博園不僅是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示範區,也是市民沉浸式體驗農耕文明的重要場所。

近年來,依託良好的農業資源,新津大力發展特色農藝博覽,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今年3月8日以來,“天府農博·春糖季”系列活動在天府農博園上演,在五彩斑斕的油菜花田邊,大禾音樂季唱響“頌春”“寶墩拾野”“理想大地”等主題,此後“川臺美食節”、“糖酒非遺民俗消費體驗、“我們的詩、酒、田園”鄉村文學藝術論壇暨農村詩人藝術作品展等活動次第上演,2024中國·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車迷健身節(新津站)、奮競天府®2024四川天府農博杯擊劍公開賽、四川省第二屆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上演春日熱情,從驚蟄到立夏、小滿,音樂、美食、非遺……在天府農博園的自然田野之間,多元文化交相輝映,爲來到這裏的市民遊客呈上不一樣的“津”彩。

近日,成都提出《關於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及“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不久前,新津區也正式發佈了《支持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政策》,涉及農商文旅融合、農村總部經濟、農業科技創新、農業品牌塑造等多個方面,持續做優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鄉村表達。

4500年前,古蜀寶墩先民在新津寶墩種下一粒稻穀,開啓了跨越千年的璀璨文明,成都平原也因此被認爲是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中心之一。當下新津區正持續推動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爲城市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優勢,爲市民幸福生活提供更好的目的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