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安徽壽縣的一個農民參與治理淮河工程時,無意間發現了兩件青銅器。當時他沒有告訴別人,當天晚上又獨自一人來到工地繼續挖掘,結果又挖出了三十多件。由於數量過多,壽縣出土青銅器的消息不脛而走。安徽省文物保護人員立刻直到現場進行搶救性挖掘,這才避免了文物流失。經考古專家鑑定,這些青銅器是屬於春秋時期蔡國國君蔡侯申的墓。

在衆多的文物中有一件造型精美的青銅方壺引起了專家的注意,通過研究證實了這就是當年蔡侯申的起用品,他爲我們揭開了當年吳楚之間所發生的場大戰的真正原因。其實這場大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吳國幾乎滅亡楚國的戰爭,而引起這次戰爭的導火索則是這件精美的銅方壺,其結果卻是楚亡國,而蔡侯也因此而送了性命。

這件銅方壺是蔡侯申的隨身之物,他不知是如何擁有的,但卻是與之形影不離,而且以些爲榮,常在諸侯面前炫耀。公元前509年,蔡侯申得到了一份請柬,這份請柬是時任楚國國君的楚昭王發給他的。楚昭王說他得到了一柄名爲“湛盧”的寶劍,邀請蔡侯申到楚國去觀賞慶賀。

這把寶劍可不得了,喜歡看古典小說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湛盧寶劍是有多稀罕了,據說是可以迎風斷髮,削鐵如泥,非常地鋒利了。據說湛盧劍在當時號稱是“天下第一劍”,誰擁有了它就可以號令天下。可見楚昭王當時是有多得意了,也難怪要邀請諸侯國的國君來慶賀。但是,在酒宴上卻發生了一件讓楚昭王特別難堪的事情。

楚昭五大擺酒宴,宴請各位諸侯,並拿出了湛盧劍讓大家觀賞,而且是非常得意。大家都在觀賞讚嘆的時候,蔡侯申卻表現的非常不配合,他不去觀看,也不喝楚國的酒,而是拿出他隨身攜帶的銅方壺,只喝他壺中的酒。這並沒有什麼,但他的這個壺卻是太精美了,引得諸侯們都來觀賞他的壺,結果把楚昭王晾在了一邊。楚昭王當然是很不高興,但有一個人卻惦記上了他的壺。

蔡侯的虛榮心確實得到了滿足,但是楚國的令尹囊瓦卻看上了他的壺。於是,囊瓦就打發手下人去要,當時就被蔡侯拒絕了。說起這個囊瓦,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的曾孫,所以在楚國可是個非常張狂的人,他要想得到的東西,那是不擇手段一定要得到的。現在蔡侯不給怎麼辦呢?很簡單,殺了他不就得到了嗎?

於是,他就對楚昭王說,蔡侯與吳國勾結,想要攻打楚國。這楚昭王也夠混蛋的,他居然相信了,就派了一千士兵包圍了驛館,扣留了蔡侯申。也許是楚昭王對前面的事情耿耿於懷吧,總之,蔡國是小國,也沒有辦法。就這樣一扣留就是三年,蔡國不能沒有國君啊?沒有辦法,蔡侯的手下就揹着他,偷偷地把銅方壺送給了囊瓦,楚國這才釋放了蔡侯。蔡侯受了這等氣肯定是忍不下的,怎麼才能出這口惡氣呢?

蔡侯申回去以後,就一直在琢磨着怎麼樣才能奪回這銅方壺、怎麼能出了這口惡氣。當然,只是依靠蔡國的能力,要想和楚國抗衡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找一個靠山、同盟,找那個國家呢?這個時期正是吳越爭霸的時期,吳國的吳王闔閭也正在雄心勃勃地要爭霸天下,所以他還是決定去投靠吳國。這個蔡侯申還是很有心機的,他先進攻楚國的附庸國宋,等到楚國大軍前來救援時,他就帶領自己的兒子跑到吳國,以兒子爲人質,請求與吳國一塊進攻楚國。

其實,這個進修伍子胥正好在吳國,也正在策劃進攻楚國,所以雙方便是一拍即合。因此,吳蔡兩國就聯合起來,從兩個方向同時向楚國發起了進攻,從而爆發了春秋時期著名的柏舉之戰。要知道這一仗是由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孫武和那個急於報家仇的伍子胥指揮,楚國被打的是一敗塗地,都城也丟了,楚昭王也逃到山野面不出來了,蔡侯申也如願以償地得到了他的寶貝壺。當然,蔡侯申是高興了一陣,可他高興地太早了。

後來,申包胥去秦國哭救兵,秦國援兵援救,秦楚又聯合打退了吳蔡聯軍,楚昭王也回到了都城。從此,楚蔡兩國的仇就這樣結下了。公元前493年,楚國突然進攻蔡國,這時吳國正好與其南面的越國交戰,根本無暇顧及蔡國。蔡國爲了得到吳國的援助,就一再地遷都,想靠近吳國藉以得到保護。但這時的蔡國已經對蔡侯申請是相當不滿了,爲了阻止蔡侯的遷都,他們就花錢買了一個叫賊利的殺手,將蔡侯申城刺殺了。

當然,蔡國最後還是被楚國給滅亡了。但不知是什麼原因,從出土的墓葬品來看,蔡侯申死後葬禮卻辦得非常隆重,他尋件非常喜愛的銅方壺也是隨葬了。也許是蔡國的貴族刺殺了他之後,心裏感到不愧的緣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