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企出海,如何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如何進行協同創新?如何利用“數智化”賦能?

5月18日下午,2024陸海財經論壇的對話環節,國際財經媒體相關負責人同阿里國際站、亞馬遜中國商務負責人,以及通道物流、汽車等領域的出海企業高層專家展開討論交流,傳遞了這些“金點子”。

重塑品牌新形象

如何塑造“中國製造”的新形象?

“產業爲基,技術爲核,品牌爲翼。”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宣傳中心副主任杭錦峯以汽車爲例,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了他的觀點。

杭錦峯說,汽車出海備受關注。新能源汽車是我們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

之所以中國汽車能連續十餘年保持全球市場銷量第一,新能源汽車銷量在近幾年也是全球市場第一,在於技術“彎道超車”,開始走出國門,讓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主動與自主品牌合作;在於產業鏈的完整佈局,滿足這麼廣闊市場當中的快需求、快迭代、高效率的要求。

但杭錦峯坦言,目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還面臨很多壁壘。如今,已不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一定要抱團取暖,要打出中國品牌的形象,一起去出海。

長安汽車中東非洲事業部(國際公司)副總經理尹童則從長安汽車“海納百川”計劃切入分享如何打造一個全球領先的企業。

尹童說,簡言之,面向用戶,深入去洞察用戶的需求,提供優質的產品,全套的解決方案,面向當地的社會、當地的政府,做好長期化、本地化、本土化的準備,多作貢獻,扮演好一個良好的企業公民形象。

《華爲鐵三角工作法》暢銷書作者、傳世智慧創始人&總裁範厚華表示,縱觀歐美企業、日本企業等出海,實現本地化經營,本地化製造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其次則要注重品牌價值,讓競爭實現差異化、有序管理。其三就是樹立“高大上”的社會責任與形象。第四,注重全球化人才的使用,以拉美、美國企業爲例,其原則上80%—90%以上都是本地化的員工。此外,在企業走出去時,很重要的一點是從人力資源體系、營銷體系、研發體系、質量體系上,實現管理語言的相通。 

優化跨境融資及物流環境

企業出海需要核心競爭力,這個核心競爭力就需要跨境金融和物流的賦能。

對此,阿里巴巴商學院智能商務系教授、產業互聯網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傳波稱,整個跨境物流的生態包括點、線和麪。點就是國內各大港口、碼頭、海外倉等。線則是整個物流乾線。比如,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等。面則是一個網絡,順豐國際、中通國際、圓通國際等快遞公司,跨境平臺等。

“中小製造企業選擇出海物流,要根據所要開展的貿易類型、產品類型、海外目標市場類型,來綜合考慮物流方案和策略。”朱傳波說。

中新環通多式聯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火泉則表示,無論是內循環還是外循環,組建靠譜而強大“朋友圈”,不僅侷限於物流,還可以投資公司、科技公司等等,碰撞出合作契機和投資方向。

在中信銀行重慶分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李卓凌看來,當下,正在經歷全球產業分工的週期性變化,中國構建雙循環新格局等新形勢。

對此,李卓凌建議,企業要關注幾個問題,能否保證跨境資金結算的安全高效和便捷;跨境投融資格局的搭建;能否構建整個全球現金司庫管理體系,做到全球多賬戶的可視、可看、可控、可調撥、可交易。

“這就要企業構建全方位的風險管理保障機制,不僅是金融服務,還要對當地的營商環境,市場環境的研判,包括交易對手方的信用情況分析,當地的法律政策是否具有穩定性,還有不同國家的幣種的匯率波動等。”李卓凌說。

AI成爲品牌出海“新引擎”

數字經濟時代,出海都離不開“數智化”的加持。AI是被大家反覆提起的熱詞。

阿里雲公共雲事業部西部大區西南生態解決方案總經理吳昊稱,對於主攻出海的短劇來說,翻譯曾是一個困擾他們的問題,一部短劇,動輒重拍,或者找人翻譯,但現在有AI的加持後,小說用AI幾分鐘翻譯出來了,再找人工稍微校對一下就可以了。再者,短劇本身有中文字幕的,到了海外也可通過AI技術直接把字幕去掉,加上當地語言的字幕,甚至可以把中文的對白變成當地的語言。

阿里巴巴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公共事務部中西部負責人羅海文說,人工智能是當下最熱門的話題,AI目前的模式主要是賦能於商品信息的管理。此外,通過AI可以精準投流,轉化效率就更高。

亞馬遜全球開店西區戰略拓展和區域市場負責人戴思維則稱,在消費端,AI和新的技術可輔助消費者,在人工層面上,爲賣家端更好更精準地匹配到用戶。爲了幫助賣家提高效率、增加銷量,最近他們也推出了生成式AI工具,在AI的幫助下,賣家提供幾個關鍵詞就能自動生成高質量的產品標題、描述,以及其他重要的產品詳細信息。

上游新聞記者 嚴薇

編輯:楊虹    責編:蔣豔,周尚鬥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