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18日電(邵萌)對於很多女性來說,邁向婦科診室的這一步,跨越的不單是物理上的距離,還是包含着恐懼、疼痛、羞恥等牴觸情緒的婦檢陰影。

而談及陰影的來源,相信很多人都會提到陰道窺器。它是婦科檢查常用器械,外形酷似鴨嘴,也被稱爲鴨嘴鉗。長期以來,其所帶來的疼痛和不適,讓很多女性對婦檢避之不及。

一位博主發視頻分享了關於鴨嘴鉗的思考,引發討論。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最近,一位博主分享了關於鴨嘴鉗的思考,引發很多共鳴和討論。爲何多年來窺器沒有太大改良?能否有對女性更友好的婦檢器械?面對婦檢,女性如何才能不再焦慮和抗拒?

她們爲何恐懼婦檢?

儘管不是第一次做婦檢,但當週芸(化名)躺在檢查牀上的那一刻,還是控制不住地緊張起來。

牴觸源於她第一次做白帶常規檢查時不愉快的經歷。“醫生很着急,下手很重,我叫了一聲,對方不耐煩地大聲說‘放鬆,你這樣我怎麼檢查!’”

這次經歷不可避免地給周芸留下了陰影,此後,即便有炎症,她也儘量自行用藥。“怕疼,也怕醫生不友好,很難再鼓起勇氣踏入檢查室。”

周芸的遭遇並非個例。小淇最近因宮頸息肉做檢查,也痛到差點落淚。此前她也做過TCT檢查,但從未覺得難以忍受。“同樣是用鴨嘴鉗,之前的醫生很專業、溫柔,就沒太大感覺。這次不知道是不是檢查手法問題,我努力深呼吸,也表達了不適,但沒有改變,出了好多血。”

小淇此前做過TCT檢查,在她看來,那次的醫生很專業、溫柔。受訪者供圖

在社交媒體上搜索婦科檢查,會出現一大堆“慘痛”經歷,豆瓣甚至有個“代表月亮消滅婦檢陰影”小組,兩萬七千多人在組裏分享關於婦檢的經歷和困惑。

這些困惑中,比較普遍的是:爲何多年來窺器似乎沒有太大改進?是否能有更舒適的婦檢器械?

“這個問題不光我有,連我男朋友都有。但我們畢竟是外行,可能改良涉及到很多部門、人員,包括成本、培訓這些方面吧。”小淇說。

能否有更好的替代?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顧仲毅在接受中新健康採訪時介紹,鴨嘴鉗是婦檢最基本的檢查工具,健康體檢、白帶常規、HPV檢查或涉及到宮頸、宮腔、陰道的各種檢查,都要藉助該器械。

談及爲何鴨嘴鉗一直在被使用,顧仲毅認爲,如今的鴨嘴鉗已是經過幾輪改進後比較成熟的版本,且一次性使用,清潔度高。藉助鴨嘴構造的窺器,可以清楚地暴露陰道和宮頸進行檢查。此外,鴨嘴鉗撐起後會有螺紋卡住,醫生可以單手操作,另一隻手用棉籤取樣,實用且操作方便。

“最關鍵的是,鴨嘴鉗成本很低。紗布、窺器、棉籤等都是醫用耗材,屬於醫院的隱性成本,無法收費。”顧仲毅說。

在最近關於鴨嘴鉗的討論中,有人提出了材質、造型等方面的改良建議。實際上,已有研究者嘗試過減少窺器檢查痛苦的方法,有的設計了柔軟的充氣裝置,有的採用了類似棉條推管的設計......但至今沒有新的工具廣泛應用於臨牀。

女性健康科普博主“六層樓”在近期發佈的視頻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構想。包括多葉開合提升舒適度、結合生理曲線進行造型改良、溫度可控等。

在顧仲毅看來,其實很多建議醫生和醫療器械企業都考慮過,然而,綜合成本、檢查準確性、操作難度、使用風險等因素,最終還是沒有產品能大規模替代傳統窺器。

“現在的情況一定有它存在的原因,但不妨礙我們去暢想未來更美好的體驗。”六層樓說。

如何讓女性不再抗拒?

婦檢的不適程度,既與檢查工具有關,也與患者個人體質、有無炎症、患者緊張程度、醫生手法、醫患溝通情況有關。

顧仲毅很能理解患者的牴觸。在他看來,鴨嘴鉗帶來的不適感是普遍的,患者對於暴露隱私部位的緊張會導致肌肉收縮,也會加重檢查的疼痛與不適。

如果說疼痛是身體層面的感受,那麼少部分醫生操作比較粗暴等,則是使患者陷入婦檢陰影的另一大因素。

顧仲毅提到,三甲醫院婦科門診,通常一名醫生一上午要看30到40個病人,因爲患者數量多,分給每位患者的時間有限,有時候很難顧及到患者感受。如果有耐心一些,做好安慰和講解,患者體驗會好很多。

在“代表月亮消滅婦檢陰影”小組,一些醫生開貼提供建議和解答。圖片來源:社交媒體平臺截圖

比如,對於一些緊張的病人,可以給她們用小號窺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用潤滑劑來緩解疼痛。操作前的告知和安慰,也能讓病人擁有更好的就醫體驗。

他也建議,患者主動跟醫生溝通自己的要求和感受。比如能否用小號窺器,動作能否輕柔一些,也可以引起醫生的重視。

以往關於婦檢話題,女性似乎是沉默的,或許是囿於病恥感,或許是沒找到合適的發聲渠道。

顧仲毅覺得,問題一直存在,這次關於鴨嘴鉗的廣泛討論是個好現象,一方面或許能啓示對婦檢有陰影的女性知道自己有要求良好服務的權利;另一方面,也能讓醫生明白,自己眼中“習慣成自然”的常規檢查,卻是很多女性的隱痛。

“越來越多人關注到這一點,總歸是件好事,我對未來出現更友好的婦檢工具還是充滿期待的。”周芸說。(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