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出海再度引發社會關注。一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初步實現“牆內開花牆外香”:今年前4個月,汽車國內銷量爲725.2萬輛,同比增長5.6%;汽車出口量爲182.7萬輛,同比增長33.4%。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呈現出口增速大於內銷的特點。另一方面,則是汽車出海的各種新聞絡繹不絕,汽車行業處於多事之秋。前腳,在經過長達200天的協商和監管審批後,零跑汽車和Stellantis合資的零跑國際正式官宣成立,今年9月面向歐洲9國銷售。後腳,美國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將在2024年從25%提高到100%,正在中國汽車行業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有喜訊、有隱憂。一邊是美國高舉“關稅大棒”,多國有意跟進;一面是中國汽車出口高歌猛進,中國車企堅定國際化發展的決心。那麼,在國內車市內卷激烈、美國“關稅大棒”落地的背景下,我國自主品牌如何靠硬實力出海破局?出口成重要增量,零跑國際模式值期待在過去的十年中,中國汽車出海屢創佳績。從2002年的2萬輛,到2012年跨越百萬輛大關,再到2021年首次突破200萬輛,中國汽車出口量近年來平穩增長。2023年,我國出口汽車491萬輛,同比增長57.4%,首次超過日本,成爲世界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出口佔比約爲25%,同比增長77.6%。

這個數據堪稱炸裂,汽車出口銷量大增的背後是中國自主品牌在海外的積極拓展和佈局。數據顯示,目前有超過30個自主品牌向海外出口汽車產品。而出口銷量前五大品牌佔比超四成,以上汽、奇瑞、比亞迪、長城汽車爲代表的頭部車企在海外已站穩腳跟,並在多個重要市場建有生產基地,通過本地化生產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市佔率。

除自建渠道問路海外市場外,與海外知名品牌強強聯合也是開拓市場的有效渠道。比如零跑選擇“搭車”Stellantis集團提速出海——成立零跑國際,Stellantis集團和零跑汽車對該合資公司分別持股51%和49%。通過此次合作零跑汽車不僅能加速其產品及技術輸送至海外市場,還能借助合作的方式降低出口成本。

屆時,零跑國際將進入Stellantis集團在海外市場的分銷渠道,T03和C10將登陸歐洲九國,包括德國、比利時、意大利等。除了T03和C10,2027年之前,零跑國際還將向海外市場推出四款車型,包括兩輛SUV和兩輛掀背式轎車。盛況之下,危機四伏事實上,看似遍地黃金的海外市場,其實充斥着全球競爭、貿易壁壘等擾動因素,正對中國汽車產品“走出去”帶來不確定性影響。隨着中國車企加快海外佈局,歐美國家如臨大敵,爲遏制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世界各國對中國的“貿易戰”早已開展。

近期,美國接二連三瞄準“中國製造”,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半導體都成爲其加徵關稅的對象。中國電動汽車關稅從25%提升至100%,幾乎增加4倍。此外,一些各種名義的反補貼調查也不斷湧現。去年10月,歐盟委員會稱,將對產自中國的進口電動汽車啓動反補貼調查程序。比亞迪、上汽和吉利是第一批接受歐盟反補貼調查的中國車企。

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打亂了中國車企佈局歐洲市場的計劃,而且不僅是歐盟,類似的情況也可能會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出現。這些歐美國家開啓反補貼調查或提高關稅措施,既有封堵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目的,也是對其自身汽車產業發展缺乏自信的一種表現。

儘管歐美家通過“關稅大棒”取消了中國車企的價格優勢,但是他們卻無法掩蓋中國車企的技術優勢。中國車企有能力以無人能及的價格生產電動汽車。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還控制着全球76%的電池生產能力,且在製造這些電池的原材料供應鏈方面佔據主導地位。

更何況,北美、拉美也不是中國車企唯一選擇。我們還可以和歐洲一些友好的國家展開貿易合作。其實中國車企還有更好的去處,並且當地政府還熱烈歡迎中國汽車。比如一帶一路國家對中國的汽車也很歡迎,中亞市場的銷售一直都很不錯。總之,中國車企出海“被針對”必然是常態,但也會有很多國家歡迎中國汽車。

可以看出,當前中國自主品牌出海勢頭良好。然而在中國自主品牌爭搶海外市場份額時,仍然面臨挑戰,比如來自歐美國家的圍追堵截。儘管過程中挑戰重重,但依託新能源、智能化優勢,中國車企出海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