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楊家欣 胡睿傑

5月17日,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主辦,寶安區住房和建設局、深圳市建設科技促進中心、寶安區建築工務署、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智能建造 產業融合”2024深圳市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系列觀摩活動在福海街道立新湖學校項目舉辦。

活動現場。

福海街道立新湖學校項目位於深圳市寶安區,是寶安區首批模塊化建築、智能建造和光儲直柔試點項目,用地面積約1.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3萬平方米,新建36班(小學24班、初中12班),共計1680個學位。項目建成後將打造寶安區、深圳市乃至全國模塊化學校項目的建設標杆,將模塊化建築帶入更高層、更大型、更多元化的建築領域,引領建築工業化、智能建造、綠色建造新浪潮。本次觀摩以“智能建造 產業融合”爲主題,打造三大觀摩區,充分展示中建科工及項目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工作成果。

“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在“雙碳”背景下,模塊化建築作爲“高階”的裝配式建築,契合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和建築行業發展趨勢。該項目教學樓2層以上採用模塊化MiC,共計316個模塊。模塊化箱體均在中建科工自主研發建造的鋼結構模塊產品智能製造產線完成生產,通過數字設計進行標準化施工建造,將工地“搬進”工廠,能夠“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實現用製造業的方式做建築,顯著提升建造效率及品質,相對傳統建造方式可縮短工期60%,裝配率可提升至90%。打通製造的全階段、全要素,從材料到構件,從構件到完整產品,在工廠內集成結構、機電、裝飾裝修等多道工序,真正實現拎包入住、到手即用的成品交付形態。

模塊化建造技術的基礎上搭建了涵蓋AI設計、智能製造、智慧物流、智能施工、數字運維的模塊建造全生命週期管理體系,實現高效建造、品質建造、智能建造、低碳建造。

給學校安上“發電機”“充電寶”

隨着“雙碳”目標的確立,低碳環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以光伏、儲能、直流配電和柔性交互四項技術爲主要特點的光儲直柔能源系統在建築領域應用更加廣泛。

立新湖學校項目光儲直柔系統由756塊60W碲化鎘光伏板和中建科工自主研發的模塊化光儲直柔綜合智慧能源產品-能量魔方組成,在爲校園提供高效、穩定、柔性的用電的同時,還能補給城市,實現“削峯填谷”,對緩解城市用電壓力有着重要示範作用。

用“數智之手”砌好一磚一瓦

近年來,隨着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以BIM爲核心的智能建造技術在規劃、設計、建造之初就爲項目建設植入了科技基因。

項目聚焦智能建造的核心環節,應用AI、5G+、BIM等新一代的信息化技術,搭建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對項目全生命週期的質量、安全、環境等要素精準把控。

項目應用中建科工研發的焊接機器人、ALC牆板安裝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及控制系統,在材料切割、場內運輸、焊接等多環節替代人工,可保證安全生產,提高施工效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