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让老百姓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福建给出的答案是: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让食品安全看得见。

记者在福建“一品一码”建设示范店——福州永辉超市华林店看到,肉蛋果蔬等多种食品价牌上印上了二维码,消费者拿出手机扫一扫,商品产地、供应商、质检报告等信息一目了然。

“‘一品一码’指一个批次产品有唯一的追溯码,是食品的‘身份证号码’。”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处处长陈圣杨介绍。

走进福建的商超不难发现,拿起一盒牛奶,扫一扫盒子的溯源码,牛奶产自哪间工厂的哪条生产线,由几号供奶罐、奶罐车运输等,都可追溯。

溯源码的背后,是福建政策支持和科技赋能。2017年,福建省出台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推动构建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体系,逐步实现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经营环节的全程管理。2018年6月,福建省完成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的开发建设,整合了食用农产品入闽登记、食品追溯码赋码管理、追溯凭证管理等功能,在全省范围实现食品全过程可追溯。

“福建打通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海渔、林业、粮储、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数据,构建起在闽企业生产经营食品的‘进、产、储、销’全过程食品安全体系。”陈圣杨说。

“一品一码”的食品是如何检测的?除了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测,福建还配备了1690名网格监管员、1.17万名网格协管员,覆盖省市县乡四级,或进入田地,或到海上渔排,对不同的产品定期抽检,发现问题立即处置。在农产品质检站、农产品交易中心,也有专门的检测设备。

福州海峡蔬菜批发市场、海峡果品批发市场,是福州市最主要的水产、果蔬交易市场,约占本市水产、果蔬日交易量的七成。记者看到,这里有专设的食用农产品检测室,数台检测机同时运作,进场的果蔬需通过专门的采样通道,经过货主溯源卡登记、检查农产品身份信息,经抽样检验合格后,才能领到“福建省食用农产品追溯凭证”,这张凭证详细地记录了一棵蔬菜何时翻地、播种、施肥、采收等“成长经历”。

甚至活鱼、活虾等水产品也能进行追溯。在福州马尾名成水产品批发市场,商户配备了溯源电子秤,溯源电子秤在称重交易的时候会打印含有追溯码的交易小票,消费者只需扫描小票上的二维码就能查看水产品的相关信息。

“对追溯系统中监督抽检出的不合格产品,一是将不合格产品纳入黑名单库,禁止企业将不合格的产品通过追溯平台进行交易,二是通过对不合格产品的全环节追溯,监管人员和企业可以实时召回不合格产品。”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福建省主要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加工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均稳定在98%以上。

截至2024年4月底,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注册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1.75万家,备案食品信息4924.66万种,累计上传追溯数据26.96亿条。 (新华社福州5月18日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