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閩北日報

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如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讓老百姓喫得健康、喫得放心?福建給出的答案是:食用農產品“一品一碼”全過程追溯,讓食品安全看得見。

記者在福建“一品一碼”建設示範店——福州永輝超市華林店看到,肉蛋果蔬等多種食品價牌上印上了二維碼,消費者拿出手機掃一掃,商品產地、供應商、質檢報告等信息一目瞭然。

“‘一品一碼’指一個批次產品有唯一的追溯碼,是食品的‘身份證號碼’。”福建省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處處長陳聖楊介紹。

走進福建的商超不難發現,拿起一盒牛奶,掃一掃盒子的溯源碼,牛奶產自哪間工廠的哪條生產線,由幾號供奶罐、奶罐車運輸等,都可追溯。

溯源碼的背後,是福建政策支持和科技賦能。2017年,福建省出臺食品安全“一品一碼”全過程追溯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推動構建食用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追溯體系,逐步實現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到經營環節的全程管理。2018年6月,福建省完成了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臺的開發建設,整合了食用農產品入閩登記、食品追溯碼賦碼管理、追溯憑證管理等功能,在全省範圍實現食品全過程可追溯。

“福建打通市場監管、農業農村、海漁、林業、糧儲、衛生健康等相關部門數據,構建起在閩企業生產經營食品的‘進、產、儲、銷’全過程食品安全體系。”陳聖楊說。

“一品一碼”的食品是如何檢測的?除了政府相關部門的檢測,福建還配備了1690名網格監管員、1.17萬名網格協管員,覆蓋省市縣鄉四級,或進入田地,或到海上漁排,對不同的產品定期抽檢,發現問題立即處置。在農產品質檢站、農產品交易中心,也有專門的檢測設備。

福州海峽蔬菜批發市場、海峽果品批發市場,是福州市最主要的水產、果蔬交易市場,約佔本市水產、果蔬日交易量的七成。記者看到,這裏有專設的食用農產品檢測室,數臺檢測機同時運作,進場的果蔬需通過專門的採樣通道,經過貨主溯源卡登記、檢查農產品身份信息,經抽樣檢驗合格後,才能領到“福建省食用農產品追溯憑證”,這張憑證詳細地記錄了一棵蔬菜何時翻地、播種、施肥、採收等“成長經歷”。

甚至活魚、活蝦等水產品也能進行追溯。在福州馬尾名成水產品批發市場,商戶配備了溯源電子秤,溯源電子秤在稱重交易的時候會打印含有追溯碼的交易小票,消費者只需掃描小票上的二維碼就能查看水產品的相關信息。

“對追溯系統中監督抽檢出的不合格產品,一是將不合格產品納入黑名單庫,禁止企業將不合格的產品通過追溯平臺進行交易,二是通過對不合格產品的全環節追溯,監管人員和企業可以實時召回不合格產品。”福建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福建省主要農產品抽檢總體合格率、產地水產品監督抽檢合格率、加工食品抽檢總體合格率均穩定在98%以上。

截至2024年4月底,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註冊食品生產經營主體31.75萬家,備案食品信息4924.66萬種,累計上傳追溯數據26.96億條。 (新華社福州5月18日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