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衢州日報

記者 姜珣 通訊員 何柏演 柴偉

5月16日上午,衢江區嶺洋鄉魚山村村兩委結束碰頭會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統計未來幾天每位村幹部的出行計劃和村民帶貨出山的需求情況,並一一對應落實到人。

魚山村深居烏溪江庫區,離城區有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常住人口2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有170多人,絕大多數是留守老人,子女在外面上班。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在深山子牽掛。”由一羣村幹部組成的“良豐快遞”志願服務隊成了傳遞山裏山外親情溫暖的紐帶。

“良豐快遞”志願服務隊,以魚山村黨支部書記柴良豐的名字命名,柴良豐任隊長,4名村兩委幹部如果要進城辦事,就用私家車免費爲村民們捎帶土特產,或採購生活用品帶回山裏。

一包茶葉、一根筍、一雙鞋子、一盒藥......五花八門的物品,儘管不值錢,但承載着滿滿的愛。

村莊“老了”

渴望親情雙向奔赴

羣山環繞,溪流潺潺。坐落於仙霞山脈中的魚山村有着8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村落,浙江省文化重點村。

山村空氣好、環境美,卻因山高路遠、交通不便,村民們出行難、看病難、讀書難,也制約着村莊和個人的發展。2003年,衢江區開始推進烏溪江庫區農民異地搬遷。21年間,魚山村共有144戶438人離開庫區搬到了山下。

2020年,43歲的柴良豐放下在嘉興的生意,回到魚山村當起了村黨支部書記,想爲留守在山村的百姓做點實事。

因工作需要,柴良豐每週都要進城幾趟,有時候會有老人託他捎帶點東西給山外的子女,或者搭個便車到城裏看看孫子孫女。從偶然捎帶到成立服務團隊,源自一件讓柴良豐心痛的事。

2022年,一位70多歲的村民在田間割草時摔到溝裏受了重傷,柴良豐和村民把他抬到村口等救護車。救護車進山需要一個多小時,結果錯過了搶救的時間,老人在趕往醫院的路上遺憾離世。“剛開始他還能說話,眼睜睜看着他越來越虛弱,就這麼走了。”柴良豐說,從那時起,他總在琢磨如何能爲村裏的老人多盡一份心,多做一點事。

今年2月初,魚山村村兩委決定打造“山高路遠 良豐快遞”黨建品牌,組建“良豐快遞”爲民服務團隊。他們把團隊的服務宗旨和隊員們的名字、電話製作成卡片,發到每家每戶,叮囑他們有事及時打電話,不要客氣。

後備廂雖小

裝着滿滿的愛

“進山、出山,我們的車子後備箱、座位上都塞滿東西,或坐滿人,幾乎沒有跑空趟的時候。”柴良豐眼裏滿是自豪。因爲業務繁忙,每次進城送貨、取貨前他都要在腦子裏安排好行程,先去哪裏後去哪裏。他的私家車,成了村民的專屬貨車和順風車。

“良豐快遞”經過3個多月的運行,“生意”越來越好,村民們也越來越“不客氣”。

下轉第四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