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內蒙古日報 □本報記者 高敏娜 通訊員 於天宇

“以前想要找點活,全靠親戚朋友介紹。現在通過社區零工市場,很快便找到了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逢年過節還有福利。”今年53歲的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市民張清洲想找一份賺錢、顧家兩不誤的工作,在社區零工市場登記了個人信息,幾天時間內就匹配到了數個合適的崗位,這樣的服務讓他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就業難”“招工難”,供需兩端明明都有需求,爲什麼總是無法精準對接?今年以來,興安盟就業服務中心深化“大數據+鐵腳板”機制,圍繞服務對象所求所盼所需,積極回應羣衆訴求,開展富有實效的延伸服務,讓羣衆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興安盟就業服務中心圍繞企業用工需求和勞動者求職需求,組織“鐵腳板”服務小隊分行業對接全盟200餘家重點企業,採集企業招聘入職情況、用工需求、人才結構、參保情況等信息,同步收集企業在用工招聘、社會保險參保登記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訴求,並通過舉辦招聘會、供需對接會以及“入企問需、送崗上門”等各類就業活動,線上、線下廣泛發佈招聘信息,解決企業招工難問題。

與此同時,興安盟就業服務中心還組織人社服務專員及就業服務專員通過敲門入戶、電話問詢等方式,瞭解轄區內各類勞動者就業失業狀態、就業技能、求職意向和培訓需求,建立勞動者就業需求庫和企業用工需求庫,依託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和嵌入社區的就業服務站、零工市場,打造縱向互聯、橫向互通、數據共享的立體化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將服務陣地延伸到百姓家門口。今年以來,共舉辦各類招聘會455場,5591家企業爲羣衆提供就業崗位74294個,初步達成就業意向7861人。

走進內蒙古白醫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眼前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在各生產線前忙碌生產鹽酸多巴胺注射液等市場短缺藥品。作爲一家中型製藥企業,內蒙古白醫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壯大需要大量穩定的專業型員工隊伍。爲此,興安盟就業服務中心積極靠前服務,幫助企業招工,解決用工需求。

“我們對當地的政策不是很瞭解,興安盟就業服務中心每個月都來給我們‘傳經送寶’,讓我們第一時間就能瞭解到最新的公共就業政策。”內蒙古白醫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人員殷澤寧表示,在興安盟就業服務中心及相關單位的幫助下,內蒙古白醫製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實現產值近1.48億元,解決當地羣衆就業70餘人。

爲了讓各項政策更快直達企業,興安盟就業服務中心分類推出企業吸納就業、穩崗就業、技能提升、創業扶持等政策禮包,採取線上+線下齊頭並進的方式深入企業開展“一問、兩查、三服務”活動,有效解決了部分中小微企業對政府助企惠企政策“找不到、聽不懂、不會辦”的難題,打通了惠企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目前,興安盟累計服務企業近800家,對接解決涉就業領域問題43個。

出家門、上車門、進廠門。不久前,來自扎賚特旗的42名務工人員乘點對點務工直通車赴北京務工。興安盟就業服務中心爲集中外出務工人員提供保障服務,爲大家減少車費,降低出行成本。“我在扎賚特旗人社部門的崗位推薦下成功入職北京的一家企業,還有專車送我們進廠,超貼心。”登上專車前,務工人員潘立民高興地說。

■下轉第3版■上接第1版

爲確保外出務工人員出得去、留得住、能增收,興安盟就業服務中心依託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集中開展了城鄉勞動力信息摸排活動,採集勞動者信息,並藉助大數據平臺對不同類型的未就業羣體進行分析,精準爲其提供就業推薦、創業扶持、培訓對接、就業援助等服務。此外,興安盟就業服務中心還通過走出去尋崗探崗、請進來擴崗穩崗相結合的方式,與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吉林省白城市、內蒙古通遼市等地區簽訂勞務協作協議17份,穩步擴大勞務協作“朋友圈”。

今年以來,興安盟各級就業部門共聯合開展農牧民勞務輸出招聘活動60次,向京津唐、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用工地區勞務輸出4100餘人次,農牧民實現跨省轉移就業30104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