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青海日報

本報訊 (記者 葉文娟)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一大早,來自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中心學校的49名同學走進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瞭解地球的起源、高原的形成、生物的演變等知識,孩子們在這裏上了一堂生動的自然課。

從圖文介紹到實景展示,講解員細緻介紹、孩子們認真聆聽,在研學與互動中探索高原自然奧祕、體驗自然神奇。“通過參觀和學習,我瞭解到有很多珍稀動物,比如高原禿鷲、雪豹、棕熊,還有各種各樣有趣的生物,讓我對‘大美青海’有了更深一層的感悟。”9年級學生祁生財說。

據悉,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是國內首家以自然資源爲主題建設的省級博物館,實現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物、礦產融合展出。目前,該館共有1059種展品。

當天,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還面向遊客推出“博物館尋寶”活動,遊客可在博物館大廳領取一張製作有該博物館特有展品的尋寶圖鑑,遊客根據尋寶圖鑑在展廳尋找相對應的物件,填寫展區及特點,尋寶完成後,經博物館工作人員評定可獲得文創禮品一份。“我從來沒有去過以自然資源爲主題的博物館,我覺得這主題很有意義,在這裏參觀讓我對青海的生態有了更多瞭解。”來自雲南的遊客趙樂說。

“今天我們開展相關活動,希望更多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也希望更多的遊客走進博物館,瞭解青海的一草一木。”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業務部主任王紅英告訴記者,博物館將完善預約服務、移動導覽等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引入講解機器人,讓遊客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