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改革報

第34個全國節能宣傳週圓滿落幕——

我國綠色轉型步伐堅實成效顯著

□ 李建民

□ 本報記者 白雪

5月19日,隨着以“綠色轉型,節能攻堅”爲主題的第34個全國節能宣傳週的圓滿結束,綠色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全社會達成共識,致力於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的協同共進。

節能降碳取得顯著成效

節能降碳作爲推進碳達峯碳中和、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取得顯著成效。

2023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近3億千瓦,佔全球新增裝機一半以上,非化石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5億千瓦,發電量佔比近30%。2021~2023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全國能耗強度累計降低7.3%,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深入推進,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分領域分行業實施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全國累計退出鋼鐵落後產能1.5億噸以上,煤電機組“三改聯動”超過7億千瓦。

“十四五”以來,我國完成城鎮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超過3億平方米,公共機構單位建築面積能耗降低超3%,法規政策標準不斷健全,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制定修訂71項節能國家標準,提升30個行業能效標杆和基準水平,發佈43種用能設備能效先進節能和准入水平,支撐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以綠色爲鮮明特徵的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量產先進光伏電池轉換率達到25.5%,百萬噸級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項目建成投產,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2000萬輛,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祕書長袁達表示:“在看到節能降碳工作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全國和部分地區節能降碳形勢還比較嚴峻,完成‘十四五’能耗強度降低目標任務艱鉅。”當前,我國仍有超過10%的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產能能效低於基準水平,超過60%的存量鍋爐、電機、變壓器等設備能效低於先進水平,超過1/3的存量建築不滿足節能建築標準,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潛力巨大。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緊盯“十四五”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性指標,不斷健全節能降碳管理長效機制,積極營造全社會節能降碳濃厚氛圍。

紮實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

我國始終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紮實推動製造業綠色化發展。

傳統產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升級。2012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36%,2023年大宗工業固廢利用量超過22億噸,鋼鐵、原鋁、水泥熟料等單位產品能效處於世界先進水平,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

新興產業綠色低碳高起點發展。立足綠色轉型的巨大市場空間,着力鍛造綠色低碳產業長板優勢。光伏產業鏈主要環節產量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鋰電池產業規模躍居全球前列,2023年環保裝備製造業總產值超過9700億元。

綠色低碳基礎能力不斷提升。以滿足市場需求爲導向,不斷完善綠色發展技術政策標準體系,積極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和服務體系。累計在國家層面創建綠色工廠5095家、綠色工業園區371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605家,培育綠色製造專業化服務機構500餘家,綠色製造業產值佔製造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17%。

據介紹,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攜手各方砥礪前行,堅持節能優先、效率至上,以科技創新引領綠色發展,擦亮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築牢新質生產力的綠色根基,爲實現“雙碳”目標貢獻工信力量。

多措並舉推動全社會節能降碳

今年全國節能宣傳週連續7天推出7個主題,分別是全國節能宣傳週啓動儀式、重點行業企業節能降碳行動、全國低碳日、公共機構節能降碳、綠色低碳生活、全國節能宣傳週進校園、全國節能宣傳週進家庭。這些活動從重點行業企業到家庭、校園,幾乎涵蓋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地、各相關單位也積極響應,組織舉辦了一系列創意十足的活動,彙集起強大的綠色宣傳合力。

山西省節能宣傳週以“六個一”爲主要內容開展宣傳活動,即舉辦一場啓動儀式、舉辦一場節能專題講座、舉辦一場節能主題展、舉辦一場節能推介會、舉辦一場節能演講競賽、開展一場入企服務,組織節能專家入企進行公益節能診斷和節能培訓。

上海市在全國低碳日當天發佈3條低碳主題遊線——碳尋濱江愜意遊、碳尋公園綠意遊、碳尋樂園度假遊。低碳主題遊線將低碳旅遊理念與低碳實踐區的建設成果相結合,設計串聯成具有上海特色的低碳主題遊線,引導市民和遊客以低碳的方式深度體驗上海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魅力。

推動綠色轉型,需要政府、企業和公衆的共同努力。綠色生活成爲新風尚,全國節能周廣泛深入開展,節能全民行動向縱深推進,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爲越來越多人的主動選擇,節能降碳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和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