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李慧慧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9日 第 05 版)

江西吉安的白鷺洲書院始建於南宋時期。多年來,白鷺洲中學在書院原址辦學,探索傳統書院與現代教育有機結合,傳承發展崇文、尚德、正氣、弘毅的書院文化。千年文脈,滋養着學校育人實踐,也成爲思政課的“活教材”。

講授“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課程時,我發現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着濃厚的興趣。如何幫助學生系統深入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感性瞭解上升到理性認知,進而增強文化自信?我積極引導學生成爲思政課的主角,走進書院欣賞古色古香的建築文物,近距離感受燦爛的傳統文化和偉大的民族精神,親身感悟文化傳承發展的魅力。

學生按興趣分成小組,聚焦書院名人、古建築等不同課題,自行擬定實踐計劃。比如,名人組學生調研發現,從白鷺洲書院到白鷺洲中學,走出文學家、科學家等一批又一批傑出人才,他們深愛着國家和民族,爲了信仰和理想奮鬥。在榜樣的激勵下,學生立愛國志、踐報國行。

實踐中,各組通過實地參觀書院、採訪專家學者、查閱歷史文獻、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彙集學習成果。課堂上,學生將挖掘到的書院人物及其精神通過演講、課件展示、短視頻等形式進行分享,還到其他班級巡講。一些小組製作了個性化書院文創產品,以及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宣傳作品,在班級、社團、學校等平臺展示。

爲了講出思政課的文化味,我時常與同行交流。大家逐漸形成共識:要善於從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教學資源,同時通過實踐探索引導學生立足當下,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增強文化育人的實際效果。

今後,我將進一步從書院歷史積澱中汲取智慧,拓廣授課思路,鼓勵學生走進文化傳承發展的實踐一線,提升思政課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作者爲江西省吉安市白鷺洲中學教師,本報記者黃超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