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沈 慧

不久前召開的奶業發展形勢分析大會上,與會專家援引的一組數據讓不少人驚訝: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牛奶產量同比增長6.7%,達到4197萬噸,創歷史新高,但全年奶類消費卻下降了約1.6%。一升一降,鮮明的對比折射出當前我國奶業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也使一些人產生疑問:我國乳製品消費已經到天花板了嗎?

從人均消費量看,我國奶類消費處於較低水平。2023年,人均奶類消費量41.3公斤,這一數字僅相當於《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量的22.6%至37.7%,約佔全球平均水平的40%。無論是與居民膳食推薦量相比,還是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從內部結構看,城鄉之間的乳品消費量也不均衡,城鎮和農村居民乳品消費差距較大。但可以預見,隨着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鎮化推進和二孩政策的實施,在縣域的城鎮和鄉村,乳品消費依然蘊含着巨大潛力,有望成爲未來的一個重要增長點。

前景廣闊並不代表前路平坦。應該看到,近年來我國奶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正迎來高位發展下的挑戰,如奶源階段性過剩、奶價下行等。這些問題反映出我國乳製品消費信心不足,深層次指向乳製品生產與消費尚未實現同頻共振。

如何破局?瞄準消費升級方向,不斷提升與國內需求適配的供給是當務之急。隨着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康飲食理念深入人心,如今消費者對乳品的態度正由“喝上奶”轉向追求“喝好奶”。《2023中國奶商指數報告》顯示,“品質至上”已成爲乳製品消費者的新需求,營養成分、奶源地、有機認證等因素均影響着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這啓示乳品企業既要不斷加強對原料、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的把控,也要及時洞察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努力開發具有更高營養價值和健康功能的乳品。

激發乳品消費潛力,要善於挖掘新消費場景。從以高溫滅菌常溫液態奶消費爲主,到液態奶中冷藏鮮奶佔比不斷上升,黃油、奶酪等幹乳製品消費快速增長,我國乳製品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對此,乳企不僅要持續創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還要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喫喝”兼顧,努力提升原制奶酪、乳清等幹乳製品供給水平,讓奶酪等幹乳製品早日走上百姓餐桌,進而提升百姓乳品攝入量。

激發乳品消費潛力,還要加大科普宣傳力度。當前我國奶製品消費不足,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消費者對牛奶營養認知不足,很多地區、很多人不喝牛奶。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和乳企要繼續開展更加豐富的飲奶科普,進一步提高消費者的乳品營養健康認知水平,幫助更多人培養健康的乳品消費習慣,全面、持續增加奶製品消費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