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樞密院十號

幾天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高調宣佈,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最近測試了最先進的“蝠鱝”無人潛航器,號稱是參考了海洋生物蝠鱝的“優雅滑翔”運動方式,可以在“人類無法進入的海洋環境中執行長期、遠程任務”。CNN還宣稱,以它爲代表的這種無人潛航器將決定未來太平洋戰爭的勝負,預示着海底衝突的未來等等。




CNN高調宣佈,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最近測試了最先進的“蝠鱝”無人潛航器

美媒的言下之意是,儘管近年來中國海軍“在規模上已經超過美國海軍”,但在最先進的技術領域,美國仍然保持着優勢——儘管美國這些無人潛航器的原型還在測試,距離服役還早着呢……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老司機在17日開幕的第九屆中國(北京)軍事智能技術裝備博覽會(北京軍博會)上發現,美國吹噓的“蝠鱝”無人潛航器,中國早已有了同類產品,而且性能更先進、未來集羣作戰更完善……

幾年前,北京軍博會就曾展出過高度仿真“金龍魚”機器人,其水中泳姿甚至讓人難辨真假。如今製造“金龍魚”機器人的博雅工道公司在本屆北京軍博會上帶來了更多的仿生水下機器人。其中就包括BM-1800“蝠鱝”型仿生機器人。


圖爲BM-1800“蝠鱝”型仿生機器人

根據現場介紹,它屬於大型無人潛航器平臺,設計靈感同樣源於蝠鱝,採用整體開放、局部密封的設計理念,有效提升了平臺的作業深度,具有低噪音、長續航、速度快、機動靈活、智能化等特點。

CNN在介紹美國“蝠鱝”無人潛航器的性能時遮遮掩掩,只簡略地透露它的優勢在於能根據任務切換有效載荷,可以採用分開運輸、現場組裝的方式以便於快速部署,同時它還配備有兩臺小型螺旋槳提供額外的推進力。

作爲對比,博雅工道公司大方地公開了BM-1800“蝠鱝”型仿生機器人的性能數據。它的長寬高分別爲3.7米、1.7米和0.6米,重500公斤,工作水深300米,採用仿生推進,具備水下隱蔽行動的能力;必要時也可以採用兩臺矢量泵噴發動機實現水下高速運動。從這些數據看,它的性能至少不亞於甚至超過了美國“蝠鱝”無人潛航器——300米的水深符合“人類無法抵達的海洋環境”,同樣採用仿生推進模式,泵噴發動機的效率更高於螺旋槳推進器。同時,“蝠鱝”型仿生機器人同樣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配備不同的載荷。據工作人員介紹,BM-1800“蝠鱝”型仿生機器人可以配備攝象機、照明燈、前視聲吶、機械臂等裝置,在國防領域、水利水電、河道搜救、環境監測等各領域發揮作用。


“蝠鱝”型仿生機器人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配備不同的載荷

除了BM-1800“蝠鱝”型仿生機器人外,博雅工道公司還展出了其他多種仿生水下機器人。例如BS-500鯊魚型仿生機器人以大白鯊爲原型,利用仿生魚尾爲動力源,全長1.85米,重50公斤,最大工作水深300米,它可以實現靜水定點懸停、遠距離無線控制、預設軌跡自主巡航等功能。而此前曾展出過的BG-5金龍魚型仿生機器人也再度參展,它在展會現場的水池中來回遊動,外形和遊動姿勢與真的金龍魚幾乎沒有區別,並具備自主避障的功能。H-40混動型仿生機器人是一款採用仿生魚尾與推進器混合驅動的水下平臺。此平臺支持搭載多種不同外部設備實現多種使用功能,例如實時在線水質傳感器、水質採樣艙、水聲通信和水聲定位等。


水下仿生無人潛航器以海洋魚類爲仿生對象

據介紹,這些水下仿生無人潛航器以海洋魚類爲仿生對象,集成水下仿生、自主控制、水下探測等多項技術成果,採用高擬態仿生外形、仿生推進設計,具備低噪聲、高隱蔽性、機動靈活以及水下長期自持等作業優勢,適用於多種惡劣環境下的隱蔽作業,爲完成深遠海任務帶來全新的解決方案。

此外,這些仿生潛航器的另一個特點更遠遠超過了美國同行。據介紹,該公司的多臺水下仿生無人潛航器還可以構建仿生魚集羣,以集羣控制爲核心,形成協同感知、決策、作業體系,利用集羣作業優勢提高區域作業能力,可以聚焦海上重點區域,應用於港口偵察、重點航道監測、島嶼防禦等任務,實現區域無人化作業。


多家公司展出仿生無人潛航器

老司機注意到,博雅工道公司並非唯一在現場展出仿生無人潛航器的公司。西安天和防務公司在展會上也發佈了多型水下潛航器,包括類似魚雷的5公斤級、10公斤級傳統水下無人自主潛航器,以及外形類似鯊魚的人工肌肉機器魚。此外,目前這些無人潛航器大都依靠電力驅動,電池電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活動時間和範圍。而天和防務公司推出的繫泊式深海供電基站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工作人員介紹說,它的原理是利用水下海流發電原理,當海流通過繫泊在海底的發電站時,會帶動水輪機發電並將電能儲備起來。經過精心設計,這種深海供電基站能抵抗高速海流衝擊,同時低速海流經過時也可以發電,具備很強的適應能力。這種深海供電設備可以滿足各種海洋傳感器的供能要求,完成在某一海域的長期海洋觀測任務。

所以,現在可以得出結論了——中國和美國的無人潛航器,誰才代表着海底戰爭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