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廈門日報

這羣特教孩子“跳加官” 跳出大舞臺

集美區特教學校“跳加官”小隊從校內走向校外

本報記者 林桂楨

穿蟒袍、蒙假面的“跳加官”手持牙笏,走着醉步,伴着喜慶的鑼鼓聲來啦!手舞足蹈一番後,“跳加官”還走到人羣中,向觀衆送上“夢想成真”等條幅,憨態可掬的樣子惹人喜愛。這是近日2024年特殊教育學生勞動技能展示活動暨嘉年華上的一幕。獻上這一精彩表演的,是由一羣智力障礙兒童和孤獨症患兒組成的集美區特殊教育學校“跳加官”小隊。

此前,他們已多次走出校園演出,還收到來自全球青少年模擬世界遺產大會的邀請函。

“跳加官”源自儺舞,是一種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中國傳統藝術,所扮人物系道教神仙“天官”,舊時向觀衆展開的條幅上大多寫着“天官賜福”“加官進祿”等吉祥祝詞,故稱“跳加官”。2006年,“跳加官”作爲高甲戲的一部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跳加官’不用臺詞,舞步也相對簡單,特教孩子通過‘肌肉記憶’練習完全可以掌握。”集美區特殊教育學校副校長楊立雅說,去年,學校與集美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深入合作,共同建立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基地”,成立“跳加官”小隊,邀請翔安金柄村的戲曲藝人黃水碧、黃清煙來校教學。

集美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堅定認爲,將“跳加官”引入特殊教育學校,不僅幫助孩子們掌握這項非遺技藝,也能爲他們的未來拓寬職業道路——以後,他們可以參加工廠、商店開業等喜慶場面表演,自食其力,同時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們畢竟沒辦法一直陪伴他們,人生的路終究要讓他們自己去走。”家長張月勤也希望,“跳加官”能成爲孩子們的一技之長,讓他們更自信、更有尊嚴地活着。

點擊

他們爲何能跳這麼好?

“跳加官”動作雖然簡單,但這羣特殊學生學起來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黃水碧說,剛開始一個動作教了好幾遍,孩子們就是學不會,學累了還會耍性子、鬧罷工,“我讓他們坐下來,喝杯水,休息一會兒,等一會他們又很樂意學了。”

一個簡單動作,要反覆教幾天孩子們才能記住,過幾天就又忘了,得從頭再來。而最大的難點還在於,“跳加官”的動作要與隊友們敲鑼打鼓打鑔的節奏相配合,孩子們日復一日地演練,才形成了默契。“一開始,我沒抱太大希望,沒想到幾個月後,他們就能上臺表演了,而且一點也不怯場,比我們還放得開。”黃水碧說。

15歲的小許每週最期待的就是表演“跳加官”,當知道能上臺時激動得睡不着。“沒想到,我的孩子也能登上舞臺。”媽媽張月勤不會忘記,孩子們第一次登臺表演時,臺下的家長們都激動得熱淚盈眶。

後來,孩子們的舞臺越來越大,從校內走向校外,“跳加官”小隊成立一年多就參加了7場活動及賽事,其中2場實現創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