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 本报记者 孙慧

“大家快集合,‘明星’见面会马上要开始了!”5月18日中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办公楼前,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采访团的记者们扛着“长枪”“短炮”下车,期待见到这个保护区里最亮眼的“明星”——海南坡鹿。

“来了!来了!它长得好漂亮!”一只身姿修长、双眸乌黑的海南坡鹿飞奔过来,将嘴伸到了管护员手里咬起一块地瓜干,众人赞叹道。

这只名为“田田”的海南坡鹿,是保护区里一只母鹿难产而亡后留下的鹿崽,被管护员抱回来人工喂养,长大后虽然也回归原野,但还时常回来与大家相处,一点也不惧怕人类。

海南坡鹿是海南特有的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在20世纪80年代,大田坡鹿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关部门也在该保护区周边筑起了数十公里的防护栏杆,并陆续安装了监控等设备,海南坡鹿也有了较好的生存安全保障。目前,该保护区内约有400只海南坡鹿。

记者们走进管理局的办公大楼,大屏幕上的摄像头显示,视频监控系统正实时监测着海南坡鹿的踪迹。“近年来,我们通过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引进无人机监测技术、布置红外线相机,以及配备GPS项圈等方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监测模式,为保护区内的科研监测、巡护管理提供多维数据支撑。”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合升介绍。

占地面积1310公顷的大田保护区,放眼望去尽是广阔的稀树草原、灌木草地,不时可见三五成群的海南坡鹿躺在阴凉的树荫下,或是在溪边饮水玩耍。

在大田自然保护区管护员的精心保护下,海南坡鹿种群数量逐步上升,为确保大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量,部分坡鹿被迁徙到邦溪、猕猴岭、保梅岭等毗邻热带雨林的区域,还有部分海南坡鹿回归野外,实现野外生存繁衍。

生活在保护区内的海南坡鹿也不孤单,除了海南坡鹿以外,大田自然保护区里还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圆鼻巨蜥、小灵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蟒蛇、海南兔、海南麂、原鸡等21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我们会通过机械压灌、人工挖除、种植牧草、开挖储水池等一系列方式,改善坡鹿的生境质量,对坡鹿的栖息地进行生态修复。”王合升说,虽然大田自然保护区为海南坡鹿营造了一个安全适宜的生存空间,坡鹿种群数量也在逐年上升,但海南坡鹿仍然处在濒危阶段,仍需加强保护力度。(本报八所5月18日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