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盤”在流水線上快速行進,種子精準落入釐米見方的穴中,僅6秒,就播下了200顆杭椒種子。近日,在杭州市蕭山區“謝徑安·傳化農創村”的數字種苗工廠裏,杭州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新質生產力賦能都市農業,是杭州獲得農業農村部‘菜籃子’考覈‘三連優’的基礎之一。”

作爲新晉的超大城市,杭州的“菜籃子”不好拎:耕地資源緊缺,1250萬人口每年要消耗230萬噸蔬菜。“雖然蔬菜種植面積和年產量近3年都保持2%的增速,但保供壓力越來越大。”該負責人坦言,“唯一出路就是靠創新要素配置,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高效生態都市農業新路子。”

在傳化農創村,種了近20年番茄的朱鵬迎來了最好收成:“用上數字工廠的新種苗,今年每畝番茄的產量能多收20%。”他粗粗算了筆賬,10畝番茄地,一個春天就能多賺5萬元。

在半年前投產的傳化數字種苗工廠,種苗的生長由數字化系統控制管理。溫度、溼度、光照等關鍵數據,則來自總結優質農戶種植經驗的“大數據訓練”。根據外部環境和生長情況,系統會自動判斷何時通風、加溫或補光,精確到秒。“比方說播種,我們比傳統的人工種植快60倍,而且保證一穴一種。”廠長高素琴說,在這裏,一粒番茄種子長成種苗,只需一個月,比傳統種植快了一倍。

傳化農創村還集中流轉了周邊兩個村的農田,建起66個智能種植棚,租種農戶可以“拎包開種”;村裏每年約400噸的蔬菜產出,傳化通過“帶貨”包銷……足不出村,就能走完“育繁推”全鏈條。

這兩天,杭州智膳雲淨菜工廠在傳化農創村開工,投用後單日淨菜產能可達25至30噸。這意味着一棵蔬菜從田裏到銷售的距離,能縮短到500米以內。“過去銷售端往往距離農戶很遠,而現在終端就建在田邊,改變了以往‘先種再賣’的生產方式。”傳化農創村項目負責人認爲,村裏的優勢不僅在高精尖,更在聚合力,“研發、種植、銷售等環節,聚集在7.5平方公里內,並形成有效閉環”。

要素創新型配置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目前,該村每年向杭州及周邊地區種植戶提供優質種苗2800餘萬株,預計可輻射帶動種植面積5000畝以上。杭州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透露,從去年6月以來,杭州佈局了20個高效生態農業示範園,其中9個都與蔬菜相關,“我們將探索建設更多的未來農場和數字農業工廠,讓‘菜籃子’既穩又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