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紅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

近日,財政部公佈2024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其中,超長期特別國債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半年付息一次,發行次數分別爲7次、12次和3次,時間從5月至11月。17日上午,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正式首發。

中國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均發行過不計入財政赤字的特別國債。此次是中國第四次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根據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與以往發行的特別國債略有不同的是,本次超長期特別國債爲常態化發行,除今年已確定的1萬億以外,年內及未來幾年仍會視發展需求及發行效果適時啓動。

特別國債的“特別之處”

所謂“特別”,體現在資金用途上——是爲服務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項目而發行的國債,資金需要專款專用。與普通國債相比,特別國債不納入一般公共預算,其發行不影響赤字規模和赤字率。不過,特別國債仍屬於政府債務,需按照國債餘額管理制度列入年末國債餘額限額。

在今年預算赤字率安排3%左右的情況下,發行萬億特別國債成爲積極財政的重要發力點,既考慮到經濟發展需求又兼顧財政的可持續性,同時政府可以通過經濟的發展和變化來調控發債的節奏與進度,對調控經濟發展給予了更大的靈活性。

不止如此,當前發行特別國債,還有兩個便利條件:第一,發行國債的空間非常充足。中國的中央政府債務佔GDP比率低於30%,遠低於美國的超過100%,日本的超過200%;第二,發行國債的成本相對較低。當前,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僅爲2.3%左右,遠低於美國的4.5%上下。

超長期特別國債將重點支持芯片等關鍵領域

在支持領域方面,此次超長期特別國債將重點聚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如芯片、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自主發展,這些領域資金需求巨大,投資回報週期長,更需要特別國債的資金支持。

此外,還涉及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等重點任務,這方面的投資建設週期長、需求巨大,而現有資金渠道又難以滿足要求。因此,發行特別國債正當其時,所籌集的財政資金不僅規模更大,而且期限拉長也有利於匹配重大項目的長期資金需求,同時,超長期還攤薄了國債的付息壓力。

另一個需要考量的問題是,資金的投放位置和使用效率,這是關鍵所在,以及地方是否具有項目抓手。

也因此,在選擇重點項目和工程時必須確保具備高質量要素。需要從民衆需求、效益、環保等多個方面全面考量項目,加強前期論證和測算,嚴格控制項目風險,避免重複建設、低質量工程及形象工程等問題,確保資金真正用於關鍵領域。同時,要強化各部門間項目建設的配合與協調。項目建設週期較長,需要多部門合作,應提升流程中的業務運行效率,避免流程性工作冗長,從而使項目建設的效率和收益最大化。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既利當前又惠長遠

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既利當前又惠長遠。

短期來看,在當前經濟環境整體需求偏弱的背景下,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可以有效地刺激總需求,拉動投資和消費,從而提振經濟大盤,這是一種積極的財政政策響應。

從長期看,此次超長期特別國債聚焦於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重大項目。資金的合理投入,有助於更好地優化供給結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由此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除此之外,還有助於優化國債和地方債的結構。目前,中國政府債務中,成本低、期限長的中央政府債務僅佔五分之一,而成本高、期限短的地方政府債務佔到五分之四。因此,通過發行更低成本、更長期限的特別國債來置換掉高成本、短期限的地方政府債務,不僅形成了優質資產,還避免了地方過度加槓桿導致的風險,爲地方財政騰出了空間。對於債券市場來說,中國債券市場供給期限整體偏短,發行超長期品種也可以平衡債券市場的期限結構。

超長期特別國債不會引發通脹問題

理論上的發債放水,會導致經濟的通脹,但實際上,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的最突出矛盾依然是總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因此,需要更多刺激政策,去激發經濟的活力。

雖然1萬億國債規模較大,但與市場貨幣總量相比,1萬億的資金並不多,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超過300萬億元。再加上,1萬億資金並不是一次性投放,而是分批次發行投放市場,這樣對價格指數的影響有限,不會形成所謂的通脹危機。相反,1萬億還略顯不足,要知道,高科技領域的研發投入都是以百億、千億計算,重大項目建設尤勝之,後續的發行計劃應該也是考慮到了這一點。

更何況,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更多是“類通縮”壓力。2024年4月,CPI同比增速僅爲0.3%,PPI同比下降2.5%,連續18個月負增長。因此,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可能會刺激CPI回暖,但不會引發通脹,這一政策更多釋放的是財政政策將更好地支持經濟發展的信號,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穩定投資者和民衆的市場預期。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豔玲【責任編輯:蔣新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