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形成以化学药物、原料药为主导,生物药、现代中药、保健品为补充的产品格局

向“新”而行,扬州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崛起

——聚“链”成势,“613”产业体系向“新”图强系列报道⑤

通讯员 柯季 记者 杨宝岭

日前,位于扬州高新区的江苏鹍远生物传来好消息,其自主研发的人Septin9、BCAT1、IKZF1、BCAN、VAV3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常艾克,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获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为商业化落地铺平道路。接下来,该产品将在扬州量产,面向全国销售。

作为我市“613”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药产业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是值得深耕的蓝海市场,是厚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我市依托扬州高新区生物健康产业园,加快推进一批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在扬落地。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正向“新”而行,朝着高端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

抢先抓早,谋定快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以化学药物、原料药为主导,生物药、现代中药、保健品为补充的产品格局,集聚了联环药业、艾迪药业、优邦生物等一批知名企业。现有列统规上企业3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7家,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

创新不止

生物医药企业向“新”提质

眼下,礼邦生物医药肾脏病领域新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现场一派忙碌景象,施工人员正在全力冲刺,力争8月项目全面竣工验收。

礼邦生物医药是国内首家专注肾脏病领域新药研发企业,也是礼来亚洲基金在扬投资的第二个重大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分两期建设,建成后将成为集研发中试、原料药生产、制剂于一体的产业化基地。

“项目竣工后我们会进行产品的中试及试生产,预计明年可以拿到上市许可及生产许可,在2026年或2027年,产品将在扬州全面生产。”礼邦生物医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国尧说。

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护城河”。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大、产品周期长,在扬州研发赛场里,不少企业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

在鹍远生物研发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在进行扩增前样本的处理工作,利用该公司的甲基化检测技术可以提前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我们的核心创新优势是甲基化检测技术的深厚积淀,并通过高效的科研转化实现商业化落地,最终服务广大用户。”江苏鹍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总监沈小俊说,公司将持续致力于甲基化技术的创新研发,力争成为世界领先的癌症早筛企业。

填补空白、引领行业、推动变革,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扬州生物医药产业风生水起,众多生物医药企业亮出优异“成绩单”:联环药业2020年至今共研发出6款新品,其中替莫唑胺胶囊是集团首款口服抗肿瘤药;艾迪药业诞生了国内首款口服抗艾新药;扬州完美公司制定国标,填补国内化妆品检测空白……

聚链成群

生物健康产业园逐“新”前行

“从0到1”的创新成果,如何实现“从1到100”的产业化跃变?近年来,聚焦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制剂疫苗等发展方向,我市在扬州高新区加快建设标准生物健康产业园,集聚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2021年,由江苏盈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江苏明德制药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扬州高新区,建设明德制药高端制剂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预计今年6月将全面投产。

江苏明德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介绍,明德制药是以生产乳剂、复杂制剂等剂型为主的企业。未来3到5年内,企业要投产20个品种,产值达50亿元。

包括明德制药在内,扬州高新区生物健康产业园已落户项目20多个,总投资超过180亿元,集聚了全市生物健康产业4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65%以上的开票销售、80%以上的入库税收,产业规模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长。2023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中,该区名列第26位。

“我们将以创新药、生物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为主攻方向,努力将生物健康产业园打造成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药物产业化基地、大分子药物制造高地、高端仿制药和特色医疗器械研发重地。”扬州高新区招商局项目一局局长沙呈呈说。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形成以化学药物、原料药为主导,生物药、现代中药、保健品为补充的产品格局,集聚了联环药业、艾迪药业、优邦生物等一批知名企业。

政策支撑,“硬核”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4月25日,近300位生物医药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基金大咖汇聚扬州,参加2024扬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这是自2018年创办以来,扬州第七次举办生物医药发展大会。活动通过集聚行业、企业和资本大咖,共享生物医药“朋友圈”,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生态圈”,推动扬州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出圈”。

“生物医药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当年锚定这一产业发展方向,就是看准其巨大潜力,以论坛、大会的形式积极融入生物医药圈子,是为了扩大影响力,也是为未来产业布局打基础。”扬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仲飞介绍,如今落户园区的生物医药项目一半都是在论坛、大会上收获的。

除了举办论坛、大会,链接高校院所资源,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外,我市还通过政策加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早在2022年,我市便出台《关于促进全市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明确:通过支持研发创新、加大金融支持、优化服务保障等方式,到2025年,我市生物医药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开票规模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3.5%,金额达350亿元,并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业投资体系,推动扬州生物医药产业成为全省生物医药板块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和长周期等特点,持续的资本‘输血’必不可少。以加大金融支持为例,目前扬州高新区高发集团已与国内知名专业机构联合成立了2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助推生物医药项目发展。同时,3亿元的园区自有基金已将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列为主投方向。

攀高逐新,拥抱“朝阳”。“我市将进一步依托扬州高新区生物健康产业园等产业载体,重点发展以新技术、新工艺、新剂型为特征的新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等,努力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家点评

加速打造扬州版“生物岛”

扬州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 梁景岩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扬州生物医药产业链已形成一定规模基础和品牌效应,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阶段。

推动扬州生物医药领域快速发展,首先要强调源头创新,创新驱动模式。建议建立健全扬州生物医药产学研融合机制,形成以园区为交叉融合载体、市场需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导向、企业为市场价值实现主体、科研院所和医药类高校为研发主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次要进一步向产业集群、国际化方向发展。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创新投资集聚发展,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速打造扬州版“生物岛”特色产业集群,并提早布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合成生物学等创新领域。

记者手记

勇闯“无人区” 攀登“高寒带”

生物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也是扬州“613”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整个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正加速崛起。

脚下,是欣欣向荣的土地;前方,是满载希望的征途。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还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当主角、挑大梁,推动更多创新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坚持把培育具有影响力的链主企业作为延伸产业链的关键之举,发展壮大一批链主企业,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培育更多“金娃娃”,集中精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强政企合作,继续出台政策措施,牵手高校、院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扬州生物医药企业勇闯“无人区”、攀登“高寒带”营造良好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