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觀點頻道

勾雅文

橫跨五座城市,我國最長的跨市“地鐵”來了!

近日,“廣州地鐵”官方發佈消息稱,廣佛南環、佛莞城際鐵路即將開通運營,它們將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鐵路相連,實現“四線貫通”運營,形成一條長達258公里的城際鐵路。

值得一提的是,這條橫貫東西的交通大動脈,雖是城際鐵路但卻完全採用地鐵化的運營模式,乘坐就和日常坐地鐵一樣,只需要刷交通卡就能進入,不需要提前買票。這樣隨到隨走的便捷式交通,將爲城市間的生活方式帶去巨大的變化。

在這條城際鐵路的“串聯”下,廣州、佛山、肇慶、東莞、惠州這五座城市的商務出行和日常通勤將更加便捷,而粵港澳大灣區的“1小時通勤圈”也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原本需要幾個小時的路程被縮短到1個小時,一日往返兩個城市將不再困難。

試想,當通勤時間被縮短到1小時,“工作在廣州,居住在佛山”的案例將得到廣泛複製,各個城市之間的短途遊也會變得更加省時省力。屆時,人才和各種資源都會在沿線城市之間更加快速地流動起來,區域經濟也會隨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從更長遠來看,在廣東省開通跨市“地鐵”也可以爲粵港澳大灣區形成“1小時通勤圈”貢獻力量和思路,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此次即將開通的跨市“地鐵”所貫通的5座城市,均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其發揮的作用和意義可見一斑。

2019年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已明確指出,要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爲主體的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嘗試城際鐵路“地鐵化”,不僅能實現大灣區內城市之間的高效通勤,還能兼顧舒適和環保,是一次頗有實踐意義的規劃嘗試。

在城市之間打破壁壘,以“地鐵化的運營方式”來支撐軌道交通服務,既便捷又高效,也符合城市發展的必然性。隨着這條最長跨市“地鐵”的開通,粵港澳大灣區距離“一小時通勤圈”的目標已越來越近。作爲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性勢必將越來越高,爲區域經濟的發展帶去更多動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