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庆云县做优做强锂钠电新能源“一号产业”

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澎湃动能□刘涛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近年来,庆云县顺应能源转型趋势,坚持“向新而立、向新而行”,坚定打好工业强县突破战役,把锂钠电新能源产业作为“一号产业”,先后引进和培育总投资69.5亿元的32个项目,初步形成“风光储充换”一体化推进、锂钠电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模式,加速形成具有庆云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坚持高位谋划、建立“三个顶格”,开辟发展“新赛道”。明确顶格定位。依托丰富的绿电资源和锂电NMP电池材料两大优势,把锂钠电新能源产业定位为“一号产业”,以打造京津冀锂钠电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高地为目标,举全县之力倾心培植。坚持顶格推进。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锂钠电新能源“一号产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系统推进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等工作。强化顶格设计。高标准编制《庆云县锂钠电产业发展规划》,力争2025年实现年产电芯10GWh、电池PACK6GWh、储能系统10GWh,锂钠电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坚持创新思维、统筹“三向发力”,奏响招引“大合唱”。实施“产业定向”招商。绘制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链“1个图谱”和“N张清单”,按“图”寻宝、沿“链”引商。目前,6个电芯项目实现“钠锂”齐飞,动力、消费、储能全领域、全覆盖;4个储能项目实现大中小储全系列、全产品;4个充电桩项目实现全要素、全链条。成立4个定向招商专班,创新开展招商引资“五项竞赛”,垂直布局全产业链融合生态体系。实施“园区聚集”招商,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0亩的中庆新能源绿色近零碳产业园,实现企业“拎包入驻、轻装上阵”,中庆新能源绿色近零碳产业园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实施“市场带动”招商。实施“委托招商”,聘请知名机构开展数智化精准招商,总投资19亿元的4个项目成功落地。实施“以投促招”,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园区+产业+基金”招商模式。实施“链主招商”,发挥绿能环宇作为全省第一家国家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白名单”企业优势,遍访县外87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白名单”企业,吸引4家电池回收利用企业集聚庆云,积累新的“城市矿山”。

坚持链式推进、助推“三个融合”,打造产业“新高地”。以“生态融合”开辟新蓝海。绘制“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产业图谱,推进开展链式衔接和系统集成。锦锂换电公司与钠离子电池产业领军企业中科海钠开展“两轮电动车钠离子电池共享换电项目”合作,以新场景、新模式、新营销开发共享换电市场新蓝海。积极招引福尼特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中凯重卡换电动力总成等企业,不断扩大新能源产业“朋友圈”。以“四链融合”赋能生产力。积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融合,2023年5月全国首条数码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在庆云全线投产,目前产能已达日产30万只。2023年12月与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团队合作的咏坤年产4000吨电池硬碳负极材料项目点火试生产,开创了将废旧沥青变电池硬碳负极材料产业化的先河。以“产业融合”开拓新路径。统筹电力装备和加油站“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导电力装备企业向充电桩智能制造转型,招引易能电年产20万组充电桩模块生产基地项目,补齐充电桩产业核心技术短板。科学整合庆云油商资源,引导加油站向“加油+充换储电”综合服务站转变,实现产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坚持统筹推进、强化服务支撑,创优发展“好生态”。深化改革增强内力。统筹抓好“放管服”、信用审批、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行“全代办”、双“CGO”等改革服务模式。优化环境形成合力。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有诉必接、一办到底”服务理念,着力打造“照护型政府”,制定出台服务企业系列文件,“常来庆云喜气盈门,投资庆云喜事临门”成为广泛共识。完善督考激发动力。创新实施“督考问用”融合改革,以督促干、以考促成。推动招引落地流程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前。将锂钠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纳入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定期调度通报制度,以责任倒逼任务落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