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大衆日報

慶雲縣做優做強鋰鈉電新能源“一號產業”

爲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質生產力澎湃動能□劉濤

產業興則縣域興,產業強則縣域強。近年來,慶雲縣順應能源轉型趨勢,堅持“向新而立、向新而行”,堅定打好工業強縣突破戰役,把鋰鈉電新能源產業作爲“一號產業”,先後引進和培育總投資69.5億元的32個項目,初步形成“風光儲充換”一體化推進、鋰鈉電新能源產業全鏈條發展模式,加速形成具有慶雲特色的新質生產力,爲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堅持高位謀劃、建立“三個頂格”,開闢發展“新賽道”。明確頂格定位。依託豐富的綠電資源和鋰電NMP電池材料兩大優勢,把鋰鈉電新能源產業定位爲“一號產業”,以打造京津冀鋰鈉電新能源產業智能製造高地爲目標,舉全縣之力傾心培植。堅持頂格推進。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鋰鈉電新能源“一號產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系統推進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等工作。強化頂格設計。高標準編制《慶雲縣鋰鈉電產業發展規劃》,力爭2025年實現年產電芯10GWh、電池PACK6GWh、儲能系統10GWh,鋰鈉電新能源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

堅持創新思維、統籌“三向發力”,奏響招引“大合唱”。實施“產業定向”招商。繪製鋰鈉電新能源產業鏈“1個圖譜”和“N張清單”,按“圖”尋寶、沿“鏈”引商。目前,6個電芯項目實現“鈉鋰”齊飛,動力、消費、儲能全領域、全覆蓋;4個儲能項目實現大中小儲全系列、全產品;4個充電樁項目實現全要素、全鏈條。成立4個定向招商專班,創新開展招商引資“五項競賽”,垂直佈局全產業鏈融合生態體系。實施“園區聚集”招商,高標準規劃建設佔地面積1000畝的中慶新能源綠色近零碳產業園,實現企業“拎包入駐、輕裝上陣”,中慶新能源綠色近零碳產業園入選省級數字經濟園區試點。實施“市場帶動”招商。實施“委託招商”,聘請知名機構開展數智化精準招商,總投資19億元的4個項目成功落地。實施“以投促招”,組建產業發展基金,建立“園區+產業+基金”招商模式。實施“鏈主招商”,發揮綠能環宇作爲全省第一家國家級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白名單”企業優勢,遍訪縣外87家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白名單”企業,吸引4家電池回收利用企業集聚慶雲,積累新的“城市礦山”。

堅持鏈式推進、助推“三個融合”,打造產業“新高地”。以“生態融合”開闢新藍海。繪製“橫向拓展+縱向延伸”產業圖譜,推進開展鏈式銜接和系統集成。錦鋰換電公司與鈉離子電池產業領軍企業中科海鈉開展“兩輪電動車鈉離子電池共享換電項目”合作,以新場景、新模式、新營銷開發共享換電市場新藍海。積極招引福尼特新能源汽車電機外殼、中凱重卡換電動力總成等企業,不斷擴大新能源產業“朋友圈”。以“四鏈融合”賦能生產力。積極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鍊融合,2023年5月全國首條數碼鈉離子電池生產線在慶雲全線投產,目前產能已達日產30萬隻。2023年12月與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團隊合作的詠坤年產4000噸電池硬碳負極材料項目點火試生產,開創了將廢舊瀝青變電池硬碳負極材料產業化的先河。以“產業融合”開拓新路徑。統籌電力裝備和加油站“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引導電力裝備企業向充電樁智能製造轉型,招引易能電年產20萬組充電樁模塊生產基地項目,補齊充電樁產業核心技術短板。科學整合慶雲油商資源,引導加油站向“加油+充換儲電”綜合服務站轉變,實現產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

堅持統籌推進、強化服務支撐,創優發展“好生態”。深化改革增強內力。統籌抓好“放管服”、信用審批、金融服務等重點領域改革,推行“全代辦”、雙“CGO”等改革服務模式。優化環境形成合力。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有訴必接、一辦到底”服務理念,着力打造“照護型政府”,制定出臺服務企業系列文件,“常來慶雲喜氣盈門,投資慶雲喜事臨門”成爲廣泛共識。完善督考激發動力。創新實施“督考問用”融合改革,以督促幹、以考促成。推動招引落地流程提速、服務提質、管理提前。將鋰鈉電新能源產業發展納入目標績效考覈體系,實行定期調度通報制度,以責任倒逼任務落實。

相關文章